《腓尼基计划》戛纳首映,韦斯·安德森金棕榈稳了?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9 21:49 2

摘要:作为焦点影业征战戛纳主竞赛单元的新作,《腓尼基计划》标志着韦斯·安德森回归《青春年少》《天才一族》《月升王国》等经典作品中那种情感扎实、叙事亲民的创作路径。影片部分灵感源自导演已故岳父福阿德·马卢夫(作品正是献给他),安德森在近期访谈中透露,身为人父的经历很可

作为焦点影业征战戛纳主竞赛单元的新作,《腓尼基计划》标志着韦斯·安德森回归《青春年少》《天才一族》《月升王国》等经典作品中那种情感扎实、叙事亲民的创作路径。影片部分灵感源自导演已故岳父福阿德·马卢夫(作品正是献给他),安德森在近期访谈中透露,身为人父的经历很可能影响了本片的主题表达。

这部间谍喜剧由卓越的贝尼西奥·德尔·托罗饰演蛇蝎心肠的1950年代实业家萨萨·科达,他在又一次躲过暗杀后开始思考遗产问题。在善意但笨拙的赎罪尝试中,萨萨指定疏远的女儿莉赛尔(米娅·塞普雷顿同样出色)作为帝国继承人。问题在于即将宣誓成为修女的莉赛尔不仅拒绝接班,更为母亲之死对父亲心怀怨恨。这对剑拔弩张的父女最终达成协议:莉赛尔同意试用期观察,萨萨将向她展示操纵市场、欺诈盟友的全套手段,再由女儿决定是否继承衣钵。

《腓尼基计划》将导演对亿万阶级特权、贪婪失控与环保主义的存在主义思考,锚定在近期作品缺失的动人人文叙事中。萨萨与莉赛尔的关系在幽默诙谐与意外转折中徐徐展开——德尔·托罗以从容姿态演绎出寡头大亨道德模糊的魅力,当面对意志同样强悍的女儿时,其角色凌厉外壳逐渐瓦解。两位演员通过微表情与镜像般的肢体语言,让这对看似水火不容的父女逐渐显露出血缘的羁绊。

安德森与罗曼·科波拉(《小行星城》联合编剧)再度合作,构建出迄今最错综的叙事迷宫:当莉赛尔同意试炼后,萨萨取出六个鞋盒,里面装着虚构的"现代大腓尼基"三个基建项目的蓝图。每个计划都需要父女二人游说工业大亨与银行巨头注资,而关键建材的突然涨价迫使萨萨必须诱使金主们追加投资以填补赤字。这个充满数学味的阴谋拼图虽复杂,但理解全貌并非享受《腓尼基计划》的前提。

影片延续安德森作品一贯的奇幻世界观:演员们精准遵循导演设定的古怪法则,机关枪式的台词喷射与爆炸性场面交替出现。在与老搭档亚当·斯托克豪森(美术设计)和米兰拉·坎农诺(服装设计)的合作中,安德森构建起萨萨穷奢极欲的罪恶帝国。当目睹角色们无耻的阴谋算计时,很难不联想到当下贝索斯、扎克伯格等科技巨头的行径。某处神来之笔的台词堪称富豪阶级的终极注脚:"我根本不是什么公民,也不需要人权。"

《腓尼基计划》以明快节奏推进,其温情内核往往猝不及防击中观众:当萨萨与莉赛尔争论母亲死亡真相(贯穿全片的谜团)的下一秒,两人似乎又寻得某种共识。正是在这些叙事褶皱中,影片显露出其乐观主义本质——经历第六次暗杀时"死而复生"的萨萨,在黑白影像构建的临终幻象中直面死神。这场与神灵的邂逅虽未改变无神论富豪的信仰,却促使他重新审视人生价值,也才有了与女儿这场人生中首次真诚的交易。

自《布达佩斯大饭店》在商业与口碑上取得双赢后,韦斯·安德森推出的作品愈发执着于强化其标志性的视觉奇趣,并在智识层面走向更极致的元文本表达。其中《犬之岛》引发轻微争议,《法兰西特派》收获的困惑多过赞誉。其最新长片《小行星城》招致不少白眼,同年稍晚上映的39分钟短片《亨利·舒格的神奇故事》(一部被低估的佳作)则几乎无人问津。总体而言,安德森的电影近年屡遭诟病,认为其过度沉溺于作者化的美学表达,将普通观众拒之门外,唯有死忠粉与明星演员方能乐在其中。#第13期娱乐热点剧评社#

来源:曾经有过烦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