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第七季:当技术退潮,人性的暗礁才是真正的黑镜

非凡影视 欧美剧 2025-05-19 02:10 4

摘要:《黑镜》第七季的回归显得低调平静,没有夸张的宣传和突破性的设定,更像是对经典老剧的温柔呼应。

《黑镜》第七季的回归显得低调平静,没有夸张的宣传和突破性的设定,更像是对经典老剧的温柔呼应。

但这一季依然有独特价值:风格更沉稳电影化,还加入了一些哲学思考。

《普通人》

若说有哪一集在情感重量上最接近前作《海的那边》,便是《普通人》。

表面上,这是克里斯·奥多德与拉沙达·琼斯饰演的普通家庭突遭重疾、陷入地狱的故事。科技公司提出用高科技替换病变脑区,而正如《黑镜》的一贯套路,奇迹救赎背后是新形式的奴役:道德的、经济的、人性的。每一步治疗都在索取更多,不是对患者,而是对爱他的人。

这一集犀利剖开生命的价格,以及资本如何将希望本身货币化,堪称本季最黑暗却最有力量的篇章。

《憎恶之物》

对阴谋论和曼德拉效应爱好者而言,《憎恶之物》堪称礼物。

公司的调味设计师女主,突然遭遇不受现实法则约束的神秘女子,记忆、感知与客观真相的界限开始模糊。

尽管结局略显仓促,但西耶娜·凯利与罗茜·麦克尤恩的表演全程紧绷,剧情本身也是对信息操控与数字痕迹如何篡改现实的巧妙隐喻,节奏上的瑕疵不掩其尖锐与挑衅。

《幻梦酒店》

本季最具风格与野心的一集。

当未来的电影公司试图用AI将新演员植入老电影,故事迅速演变为伦理困境:有意识的数字分身是否拥有自由权?

艾玛·科林饰演的黄金时代女星突然觉醒人造性,伊萨·雷塑造的科技野心制片人,两人碰撞出火花。

《幻梦酒店》不仅是对老电影的致敬,更是关于艺术与剥削边界的哲学寓言。尽管片长冗余、主题重复,但视觉与思想性堪称本季明珠。

《玩偶》

每一季都需要一次败笔,而第七季的“殊荣”便落到了这一集。

它试图重拾诡谲的氛围,复活迷幻的精髓,却最终迷失在支离破碎的节奏和刻意为之的做作中。

彼得·卡帕尔蒂依旧魅力四射,但即便他也无力挽救这个关于作家沉溺虚拟游戏与幻觉的故事。

90年代怀旧与数字幻象执念的设定本可大有可为,但最终《玩偶》只像某个更精彩剧集的草稿。缩短时长或许是挽救的尝试,可惜,未能奏效。

《悼词》

安静、细腻,几乎跳出类型片框架的一集,即便脱离《黑镜》宇宙也足以成为一部独立的短片。而这恰恰是它的力量所在。

保罗·吉亚玛提献上了全剧最精湛的表演之一,他饰演的男人通过数字悼念技术,重返被遗忘的青春之爱。表面上看,这只是一次浏览数字化老照片的旅程,背后却潜藏着关于失去、遗忘与压抑的悲剧。

这集的核心并非科技,而是愧疚与自我和解。它如同一出极具狄更斯风格的幽灵故事,充满戏剧张力又带着节日颂歌般的温度,堪称本季真正的瑰宝。

《卡利斯特号星舰:无限之外》

作为该剧史上首部直接续作,本集如同大多数续集一样——并不完美。

重返《无限》游戏世界,我们再次遇见那些熟悉的角色,他们正试图在猎取游戏币的玩家围剿中求生。

剧情充斥着反转、对企业资本的批判,以及将人工智能重塑为超越算法的存在的尝试。这一切伴随着高能叙事和精湛演技,尤其是克里斯汀·米利奥蒂的表演。

但《卡利斯特号:飞向无限》终究未能完全摆脱原作的阴影。太多桥段像是刻意对标并超越前作,而非讲述真正的新故事。不过作为一部制作扎实的视觉盛宴,它至少值得观众为致敬原作而观看。

第七季《黑镜》不再靠惊吓抓人,而是用更复杂的故事和观众对话。

这一季像“停顿季”,让大家停下想想,别只盯着屏幕,也看看自己。它可能不是最好的一季,但每集之间张力递进,那种挥之不去的不安感,让全季成了一面完整的“黑镜”。

来源:自然de聆听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