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1964年出生于巴黎艺术世家的女演员已活跃影坛四十余年,她是首位实现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国际电影节影后大满贯的女演员,更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卡拉克斯、哈内克等大师的缪斯。
如果要问当世最杰出的女演员是谁,大概每个影迷都有自己的答案,但这场讨论一定绕不开一个名字——朱丽叶·比诺什。
这位1964年出生于巴黎艺术世家的女演员已活跃影坛四十余年,她是首位实现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国际电影节影后大满贯的女演员,更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卡拉克斯、哈内克等大师的缪斯。
她的表演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寻找精妙平衡,将第七艺术化作人性探索的哲学场域。纵观比诺什的演艺生涯,我们会发现她与戛纳电影节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
从1985年首次亮相到2010年荣膺影后,从参演侯孝贤、陈英雄等亚洲导演作品到2019年颁奖典礼上高举“释放帕纳西”的标语,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艺术无国界”的理念。
2025年,比诺什重返这座南法小镇,担任第78届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她与戛纳40年的奇妙缘分早已超越个人成就,成为电影与时代的最好见证。
1985:出生在戛纳
比诺什说:“我出生在戛纳电影节。”年仅21岁的她凭借《情陷夜巴黎》首次亮相戛纳电影节(第38届),饰演一个追逐巴黎戏剧梦的少女,凭借青涩而大胆的表现奠定“电影节宠儿”的地位。
彼时的她在海滩上跳起拍照,稚气未脱,在被问及片中的大尺度情欲戏时,她略带羞涩又认真地回答道:“我要扮演一个角色,虽然情色场景比较多,但对故事来说是必要的。这些场景与故事完全相符,绝非毫无意义。”《情陷夜巴黎》最终获得最佳导演奖(安德烈·泰西内)。
1994:完结与新篇
1993年9月,比诺什凭着《蓝色》加冕威尼斯影后,晋身为国际明星,八个月后的戛纳,她身着白色亮片裙装,与传奇前辈让娜·莫罗携手走上红毯,这一时刻代表着两代法兰西国宝女演员的传承。
其实这一年的戛纳银幕上,比诺什仅在《红色》的片尾群像中以《蓝色》里角色朱莉的形象短暂亮相。虽是客串,但作为一个线索性符号,她完成了基耶斯洛夫斯基“蓝白红”三部曲的闭环。
2000:浮世之女
36岁的比诺什一袭红裙亮相第53届戛纳电影节,她带来了竞赛片《巴黎浮世绘》。这是她戛纳之旅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在她写信向哈内克表达了合作兴趣后,哈内克便开始了《巴黎浮世绘》这个项目。
影片结构与导演前作《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相似,通过截取来自不同国家、种族、阶级的个体生活碎片以点带面地反映当时当地的社会图景。在公交上遭遇青年羞辱的教科书式长镜头中,比诺什贡献了令人心悸的表演。本片最终获得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2007:跨越时空的红气球
一只飘荡半个世纪之久的红气球,将台湾导演侯孝贤带至巴黎,也将比诺什再次带回戛纳。
制片人弗朗索瓦说:“《红气球之旅》是为纪念奥赛博物馆二十周年而发起的系列电影的第一部。我们想汇集世界各地的电影人拍摄在博物馆取景的作品。”侯孝贤以1956年法国短片《红气球》为蓝本,还融入了木偶戏等东方文化元素。
比诺什不着痕迹的自然表演完美契合了他含蓄克制的东方美学。该片入围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首映礼上,比诺什身着优雅深蓝长裙,手牵红气球,淡然从容。
2010:画出个未来
第63届戛纳电影节官方海报以比诺什为主角,她手执笔刷,姿态舒展,官方新闻稿如此描述:“她的存在照亮了舞台,简单的服装凸显了她神秘眼神中散发出的魔力。
2010:影后时刻
成为当年的官方海报主角,预示着这位戛纳宠儿即将迎来属于她的高光时刻。在访问德黑兰期间,比诺什从伊朗大师阿巴斯那里听到了一则闲谈轶事,这个故事后来发展为两人合作的《合法副本》。
虚实暧昧,哲学思辨,游走于伪装和坦诚之间,比诺什细腻深邃的表演成为这部电影的灵魂,她凭借25年的艺术积淀成为当之无愧的戛纳影后。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比诺什不忘向被伊朗当局拘留的导演贾法·帕纳西致以敬意,当时后者已进入绝食的第九天。
2017:白色暖阳
这一年的戛纳,一众女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白色礼服,53岁的比诺什身着Chloé纱裙,泰然自若——作品和实力是她最大的底气。
她此次的作品是入围双周单元的《心灵暖阳》,饰演一位离过婚的艺术家,于欲望纠缠中寻找真爱。与导演克莱尔·德尼的合作也是“虽迟但到”——早在三十年前,作为制片人的德尼为塔尔科夫斯基的《牺牲》选角时,这两位初露锋芒的法国女性就已经相识。
2023:烹煮人生
法籍越南裔导演陈英雄获第76届戛纳最佳导演奖,在《法式火锅》中,他融汇东西方哲学,表现美食、爱情与生活的真谛。
比诺什在片中饰演厨艺高超的欧仁妮:“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是关于美、自然、食物,做菜是和自然的一种联系,给生活一种力量,很触动我,这也是一封关于爱的情书。”酷爱烹饪的她很难想象自己会在银幕前做菜,是陈英雄说服她,将镜头前耐心的烹煮变成一件非常令人开心的事。
来源:环球银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