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狗》:狗是狼性泯灭后的顺从,人在权力面前只有逃离?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4 16:07 3

摘要:当我们谈及青春文学,脑海中往往浮现出阳光灿烂的日子、荷尔蒙四溢的激情,如姜文电影中那般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画面,或是早年新概念作文中那些青涩而美好的故事。然而,略萨的《城市与狗》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青春世界,宛如青春文学的黑暗版,令人震撼且深思。

当我们谈及青春文学,脑海中往往浮现出阳光灿烂的日子、荷尔蒙四溢的激情,如姜文电影中那般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画面,或是早年新概念作文中那些青涩而美好的故事。然而,略萨的《城市与狗》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青春世界,宛如青春文学的黑暗版,令人震撼且深思。

《城市与狗》是略萨基于自己少年时在军校学习的亲身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故事围绕着秘鲁首都利马的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展开,以几个军校学员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他们残酷而复杂的青春。

小说从学员们策划偷化学考试试卷开始,展现了他们在学校里的种种出格行为:操场上的起哄、拔河比赛中的霸凌(书中称为 “洗礼”)、偷偷抽烟喝酒、翻墙出校游荡等。这些行为背后,是青春期少年们体内横冲直撞的欲望,以及他们对学校权威和规则的反抗。

在这个军事学校里,等级森严,制度严苛,学员们的人性在压抑的环境中逐渐被扭曲。绰号 “奴隶” 的学员,长期遭受父亲的家庭暴力,来到学校本以为能获得解脱,却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他在新生洗礼中遭受非人的折磨,被当作狗一样对待,最终在实弹演习中被枪杀。而 “诗人” 阿尔贝托,这个与略萨本人经历颇为相似的角色,在学校里热爱文学、尝试写作,他试图保持内心的正义感,却在复杂的环境中不断挣扎。

“美洲豹” 则是一个充满反抗精神的人物,他组建小团体,对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人施以拳脚,但他也有着自己坚守的道德准则,比如对告密行为深恶痛绝。

小说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每一种关系都反映出特定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特点。学生与教官之间,是压迫与反抗的关系。教官们代表着权威和制度,他们试图将学员们驯化为服从命令的机器,而学员们则在压抑中寻找着反抗的机会。

例如,甘博亚中尉在监考时,将学生们视为战场上的士兵,根据他们的表现随意赋予 “小鸟” 或 “臭虫” 的标签,完全忽视了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和尊严。

学生与学生之间,既有友谊和互助,也存在着竞争、霸凌和告密。“圈子” 的形成,既是学员们为了自卫而组建的小团体,也成为了他们排斥异己、实施霸凌的工具。而告密行为,则像一颗毒瘤,在学员之间引发了猜忌和仇恨,进一步加剧了人际关系的紧张。

在众多人物关系中,有一对关系特别值得关注,那就是美洲豹和瘦子伊拉盖斯的关系。美洲豹在进入军校前,经历了社会的种种丑恶:父亲早逝,生活穷困,被母亲抛弃,甚至遭受性侵。这些经历使他成为了最早反抗的人。

瘦子伊拉盖斯作为他哥哥的好朋友,对美洲豹关怀备至。他不仅在经济上帮助美洲豹,还带他偷东西,试图让他的人生有点出路。在偷东西的过程中,瘦子将美洲豹当作成年人对待,分给他应得的那份钱。

即使瘦子被抓进监狱,也没有供出美洲豹。最后两人街头相逢时,瘦子对美洲豹的生活充满好奇,认真倾听他的故事,没有丝毫的教育和规训。这种关系在残酷的故事背景下显得格外温暖,也为美洲豹的性格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影响,他对告密者的痛恨就源于瘦子因告密而遭受的牢狱之灾。

略萨在小说中运用了独特的叙事技巧,使故事更加复杂和深刻。他采用多线程叙事,通过 “我” 的视角切换,展现了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小说中主要有四条以 “我” 为主线的叙述,分别来自美洲豹、诗人、博阿和奴隶。

这些 “我” 的叙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紧密的网。虽然没有明确的标识,但通过故事的主线,如偷试卷、告密、打架等事件,将不同角色的叙述串联起来。这种叙事方式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但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每个角色的想法和行为动机,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回到书名 《城市与狗》,这一标题充满了象征和隐喻。“城市” 既是指现实中的秘鲁首都利马,也是军事学校这个封闭环境的象征。在这个 “城市” 里,有着严格的规则和等级制度,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受到极大的束缚。而 “狗” 则象征着被压迫、被驯化的人物形象。在学校中,低年级士官生面对高年级的霸凌和洗礼,毫无反抗之力,如同任人宰割的狗。他们被剥夺了尊严和权利,只能在这个残酷的环境中苟延残喘。

同时,“狗” 也代表着人性的异化。在压抑的制度下,学员们的行为逐渐变得像动物一样,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丧失了原本的善良和人性。

此外,书中对羊驼这一秘鲁国兽的描写也颇具深意。羊驼在学校里自由游荡,纯洁无瑕,默默观察着一切。它似乎是一个超然物外的存在,但又深深嵌入了学员们的生活。羊驼的存在与周围残酷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它象征着一种美好的、未被污染的事物,然而在这个充满暴力和压迫的 “城市” 中,它的纯洁显得格格不入,也暗示了美好事物在现实面前的无奈与无力。

略萨通过《城市与狗》揭示了暴力制度对青春的摧残,以及人在这种制度下的挣扎与异化。与传统青春文学从懵懂走向成熟、充满希望的走向不同,这本书展现的是少年们从热血走向冷酷,从挣扎走向麻木的过程。

它让我们看到,在极端的环境下,人性是如何被扭曲,青春是如何被埋葬的。这部小说虽然残酷,阅读起来也并非轻松的过程,但它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品味,去思考制度、人性与青春之间的复杂关系。

来源:动物形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