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时代的发展和自己的执拗之下被迫下岗,日常生活就是看看书,无所事事。
假如当你老去,你是否会怀念过去?
与其怀念过去,何不回到过去?
如果时光倒流,你最想回到何时?
如果人生能够重来,你还会重复当时的决定吗?
也许下面看完这部电影你会得到答案。
《好梦一日游》
故事从一段老年婚姻危机开始。
维克托,是一个插画师。
在时代的发展和自己的执拗之下被迫下岗,日常生活就是看看书,无所事事。
没人愿意搭理她,包括他的妻子。
在妻子眼里,她觉得维克托就是一个对社会没了盼头,灯枯油尽的糟老头子。
妻子和他不同,她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会使用平板上网,会玩弄VR眼镜,甚至连车子都是特斯拉。
她认为接受新事物,是永葆青春的秘籍。
终于,一天夜里,他们恶言相向,大吵了一架。
妻子说:我连你的穿着都忍受不了,除了黑的就是灰的,就算从洗衣机里拿出来,都臭的像屎一样。
维克托说:是的,这些新的事情,我都不喜欢。
妻子颤抖地说:那就滚蛋,昂起你骄傲的头,滚出去……
维克托被扫地出门,他沮丧的蹲坐在楼阶上,望着手中的画稿,吐着浓厚的烟圈,灰心丧气。
他想起了儿子送给他的礼物,一份私人邀请函。
这是美好拾光公司的一项业务:“时间旅行者”计划。
通过搭景、角色扮演、剧本设计等方式,给客户提供一个全浸式的环境,陷入时光回流的感觉。
回到1974年5月16日,这是维克托的选择。
那一天,他邂逅了这辈子最深爱的一个人。
昔日的场景再现,维克多在咖啡馆喝红酒,和一群扮演过去的人们闲聊。
一开始,维克托是拒绝的,高傲如他,像是一位挑剔的上帝审视一切,这都不对,遭乱不堪。
直到在“玛丽安娜”的扮演者玛戈登场后,维克托心里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变化。
这是个荒蛮的女孩,敢爱敢恨,自由放纵,像极了当年的“玛丽安娜”。
维克托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幻的,但他深陷其中,因为这个女孩能够带给他一切慰藉。
维克托又一次疯狂的爱上了她...
这部法国爱情片《好梦一日游》,荣获了2020年凯撒奖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艺术指导,豆瓣8.1分。
有观众说:法国拍爱情片永远都不落俗套,似乎一经他们的手,一些明明老套的剧情但总能拍得妙趣横生。
但电影中不止浮于爱情,同时也在通过浪漫文艺的外衣传达出尖锐露骨的内形。
电影开头用大量镜头与时间解释了“时光旅行公司”,架构出这场虚拟游戏的机制与外壳,通过这部法国爱情电影折射出现实病症。
如国产电影《甲方乙方》中: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一个巨大荒诞下的卑小真实:满足于虚无缥缈下世界。
《私人定制》中的一场大型圆梦活动,通过这些优越参与者的嘴脸,泄带出心照不宣的讽刺与批判。
但归根结底,这些都是为顾客满足他们意淫中的幻象世界。
《甲方乙方》更多的是说人的小毛病,讽刺的更多是市井小民。
《私人定制》讽刺调侃的对象则更上一层,反应的是社会上层与下层,除了等级的区别导致立场不同,本质却是沆瀣一气的肮脏。
而这部《美好时代》同时沾染着污垢与美好,隐射着社会的本质:虚与实。
维克托他被妻子嫌弃,从一位小有名气的漫画家到失业的颓者,他供稿的杂志变成了电子版、不再需要他的插画。
失业多年无所适从,尊严感和对自身的价值感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毫无生气,变得颓废不堪,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甚至不用手机。
他选择逃避,在过去的时光里贪获虚妄的中心感和价值感。
虚幻的爱情给维克托打了鸡血。
最终,改变了这个倔强空惘的老头。
回到现实世界后,开始对生活有了几分努力的意愿,接受了从前拒绝的新工作,开始接受了这个抛弃他的世界。
电影用一个滑稽颓衰的时代淘汰者的奇幻之行,不断渗露出人物棱角的碰撞与最终难以逆行的妥协。
电影中妻子代表着新锐、犀利、主动的那一派,永远年轻勇敢、永远矗立潮头。
维克托则代表着恋旧、迟缓、被动的那一派,在潮流变动中成了尴尬的零余者。
然而,不论是新是旧,是主动拥抱变革还是怯弱沉湎于过去,这对夫妻最终似乎都殊途同归、在年轮里只余唏嘘。
虚幻世界的导演是维克托儿子的旧友,这个新世界,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从机位到对讲话筒到镜头打光,都是昂贵的带着欺骗属性的商品。
局中局,戏中戏,残酷而又讽刺。
让人不禁发问:他喜欢的是自己年轻时的妻子,还是那个虚构的并不真实的波兰女钢琴家?
几十年共同生活的真实轨迹,最终败给了几个夜晚虚构的角色。
不论是这场通过金钱买梦的荒唐爱恋,还是电影中真实的情侣关系,戏里戏外,真假是非,爱的虚妄、人性的贪婪嫉妒愚蠢都历历在目。
最后的镜头,维克托望着角落里美丽迷人的玛戈,她也深情的与之目光交汇,而这只是一个幻觉。
时间不能倒流,人生也不能够重来,维克多最终有没有捡起玛丽安娜落在地上的围巾,无人知晓。
这个刻意的留白,充满了解读,既象征着年少时的爱情与中年时的婚姻。又仿佛在复验着一个俗套哲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来源: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