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格里奥认为,扎斯拉夫有可能开发《火星猎人》,古恩需要信任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09 02:32 1

摘要:《THR》的记者马格里奥在个人专栏谈论了华纳的未来安排,DC超级英雄系列仍旧是这家老牌电影制片厂的主要目标。扎斯拉夫离开的传言逐步消失,这位总裁的干劲十足。尽管大家认为扎斯拉夫是外行人,但是科幻片的商业价值越来越高,总裁需要这些作品为老牌电影制片厂继续赚钱。马

《THR》的记者马格里奥在个人专栏谈论了华纳的未来安排,DC超级英雄系列仍旧是这家老牌电影制片厂的主要目标。扎斯拉夫离开的传言逐步消失,这位总裁的干劲十足。尽管大家认为扎斯拉夫是外行人,但是科幻片的商业价值越来越高,总裁需要这些作品为老牌电影制片厂继续赚钱。马格里奥认为,扎斯拉夫有可能开发《火星猎人》。随着外界对《蝙蝠侠》与《超人》这些传统英雄的兴趣越来越冷淡,反倒是《猫女》与《魔心强》这种冷门角色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心。《火星猎人》也算是DC宇宙电影的冷门角色,不过粉丝们对英雄的好奇心比较大,这是扎斯拉夫有可能开发该片的意义。

而且马格里奥强调,虽说外界对扎斯拉夫的评价很低,但是这位总裁的市场嗅觉不错,但凡他想开发的角色或者作品,也许不一定备受好评,但肯定有票房和讨论度。《火星猎人》就是这样的典型,因为该角色在每一个系列当中都存在着争议。在这位英雄知名度没有打开的情况之下,已经有“比较具有规模”的黑粉,足以说明《火星猎人》的开发潜力大。詹姆斯·古恩负责DC工作室也有些时日了,他能够发挥自己在创作方面的价值,但是大家对他在影片、角色以及DC超级英雄大家庭的规划不太令人满意。马格里奥对此进行了总结——古恩需要信任,这种信任来源于四面八方,上到自家公司的管理层,下到广大影迷朋友。

詹姆斯·古恩原本是MCU工作室的中坚力量,尤其是他宣布自己成为DC影业负责人的时候,他执导的《银河护卫队》正在宣传期,让两大漫改电影巨头都尴尬。舆论方面的压力,让古恩在DC粉丝们心中的信任度下降。但凡古恩的安排受到了一些争议,那么工作组内的其他创作者、演员,也会不怎么信任他,由此可见,信任对于古恩来说相当重要。然而,信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和行动来积累。古恩深知这一点,他选择用作品和诚意来回应质疑。在接手DC影业后,他迅速展开了一系列改革,从剧本创作到选角,都力求透明化,甚至主动与粉丝社群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这种开放的姿态,逐渐消解了外界的疑虑。



与此同时,古恩也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他并没有急于推翻DC原有的框架,而是选择在尊重经典角色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活力。比如,他大胆启用新人演员,同时保留部分深受喜爱的老牌角色,让新旧粉丝都能找到共鸣。这种平衡策略,不仅赢得了创作团队的认可,也让影迷们看到了DC宇宙未来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古恩在团队内部营造了一种协作的氛围。他鼓励编剧、导演和演员共同参与创意讨论,甚至亲自修改剧本,确保每一部作品都能体现集体的智慧。这种尊重与合作的态度,让原本对他持观望态度的同事逐渐放下戒备,愿意跟随他的步伐。

马格里奥的分析不无道理。扎斯拉夫向来擅长将争议转化为商业价值,而《火星猎人》恰恰具备这种"黑红体质"——这个在漫画中常被戏称为"绿色版超人"的角色,既拥有令硬核粉丝着迷的复杂身世(火星最后的幸存者、星际刑警、正义联盟创始成员),又因上世纪90年代动画版中"烧开水"的奇葩弱点设定沦为网络迷因。这种矛盾性反而为影视化提供了天然的话题发酵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DC近年来的角色开发策略正在发生微妙转向。笔者(沾沾自喜看电影)注意到,当漫威用《月光骑士》证明冷门英雄的票房潜力后,华纳显然也意识到:与其在蝙蝠侠身上做第十三次重启,不如挖掘那些尚未被过度消费的IP。

《和平使者》的成功已经验证了"争议即流量"的逻辑——观众对完美英雄的审美疲劳,正使得像火星猎人这样带有外星孤寂感、身份认知障碍的反传统角色更具当代共鸣。 据内部人士透露,扎斯拉夫团队正在评估两种开发方案:要么延续《小丑》的独立电影路线,聚焦荣恩·荣兹在1950年代以侦探约翰·琼斯身份潜伏地球的黑色电影风格;要么将其作为《正义联盟2.0》的串联核心,利用火星猎人的心灵感应能力重构DC宇宙的叙事框架。无论选择哪条路径,制作组都需要直面该角色最大的改编难题:如何将"火星灭族"的沉重背景与DC电影近年追求的轻松化基调相调和?或许正如马格里奥所言:"争议不是阻碍,而是未开发的富矿。"当观众为"该不该保留烧开水梗"争论不休时,这部电影已经赢了一半。

来源:游戏新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