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个时代的电影制作都不乏科幻题材,这些电影或着眼于未来,或从星空中寻找灵感。从乔治·梅利斯的默片经典《月球旅行记》到风靡全球的《星球大战》,科幻电影一直是好莱坞大片的首选类型。
每个时代的电影制作都不乏科幻题材,这些电影或着眼于未来,或从星空中寻找灵感。从乔治·梅利斯的默片经典《月球旅行记》到风靡全球的《星球大战》,科幻电影一直是好莱坞大片的首选类型。
90年代是好莱坞科幻片迅猛发展的扩张时期,数字技术的进步使得科幻电影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逼真程度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生物和世界。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和乔治·卢卡斯这些大片导演利用发展中的技术,打造出了具有开创性视觉效果的划时代冒险电影,其他电影界的新人和回归者也精心制作出了各自的新时代经典。
在这些科幻电影中,有些在上映之初就获得了巨大成功,有些虽然被忽视,但不久之后,影迷和影评人对其评价却日益改观,越来越受欢迎。不管怎样,这些电影都对科幻类型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下是90年代最重要的10部科幻电影。
不管好坏,保罗·范霍文90年代的作品都是这十年中最具影响力的的电影之一。《本能》将情色惊悚片推向了高潮,而《艳舞女郎》则堪称坎普电影的经典之作。
更为突出的是他在科幻片方面的贡献,尤其是他90年代的最后一部电影,大型杀虫B级片《星河战队》。
该片根据罗伯特·A·海因莱因极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军事科幻小说改编,范霍文认为这部小说实际上支持法西斯主义,于是决定制作一部狂野的战争讽刺片。
范霍文详细呈现了人类和虫子之间的战争,给动作戏涂上了一层厚厚的坎普色彩,使影片完全成为了军国主义社会下的沙文主义宣传片。甚至会在血腥打斗的间隙播放征兵广告和新闻片。
影片的讽刺意味并不含蓄,但在上映时被一些影评人和观众所忽视,也许是因为他们更愿意看到一部类似《异形2》的直截了当的科幻战争片。
此后,该片的基调和对原著的处理得到了颠覆性的重新评价,有些人甚至将其列为范霍文的最佳作品。最近宣布的《地狱伞兵》电影主创们不妨从中汲取灵感。
与《星河战队》同年上映的还有吕克·贝松大手笔的《第五元素》,该片在票房上更为成功,但在评论界同样引起了分歧。这部电影因其独特的视觉效果而受到称赞,但也有人批评它不注重情节,表演过于夸张。
但是,与此后上映的许多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的科幻电影相比,贝松的这部电影简直就是一股疯狂的新鲜空气。
没人能像布鲁斯·威利斯那样把憔悴演绎得淋漓尽致,他在片中饰演一名纽约出租车司机,一个肩负拯救世界重任的元素人突然闯入他的生活。
米拉·乔沃维奇饰演的元素人像孩子般童真,且精通功夫,令人着迷,加里·奥德曼饰演的狡诈滑稽反派,让他的反派戏路更加丰富。
克里斯·塔克将他内心的王子塑造成了一个争议性的角色鲁比·罗德,他的尖叫声甚至可以震碎玻璃。
这部电影的视觉美学处于复古未来主义和高级时装的交汇点,服装由让·保罗·戈蒂埃设计,制作设计灵感来自让·纪劳,他为影片提供了概念图,后来他还试图起诉贝松,声称这部电影与他共同创作的一部漫画相似。
《第五元素》从十几个不同的灵感来源中汲取养分,构建出了一个古怪的科幻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幻想场所。
最好的戏仿作品往往出于对嘲讽对象的热爱。很少有比《银河追缉令》更深情的戏仿作品了,它将矛头对准了《星际迷航》,包括它的演员和粉丝,同时又打造了一场极具娱乐性的科幻冒险。
早在《奥维尔号》、《下层舰员》等剧集尝试喜剧解构多年之前,《银河追缉令》就以讽刺和真诚并重的方式调侃了广受欢迎的《星际迷航》系列。
一切都要归功于影片巧妙的剧情设定,一部类似《星际迷航》的过气电视剧的诸位主演,被一群天真的外星人带到了外太空,这些外星人误以为他们就是电视剧中所刻画的银河英雄。
这种“将错就错”的套路,如果执行不当,可能会令观众嗤之以鼻,但这部电影演绎得非常巧妙,甚至极具情感共鸣。
影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科幻片老戏骨和后起之秀组成的出色演员阵容。
蒂姆·艾伦饰演傲慢自大的夏特纳的复刻版,演技堪称完美,西格妮·韦弗展示了她的喜剧功底,同时也打破了科幻片中象征性的性别符号。
艾伦·里克曼饰演的严肃演员无法从他最著名的角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让人哭笑不得。
再加上托尼·沙尔胡布和恩里克·科兰托尼的搞笑助阵,以及山姆·洛克威尔饰演的龙套变身勇敢喜剧担当的突破性喜剧表演,还有斯坦·温斯顿的神奇怪物设计。
不难理解为什么星际迷们曾经将《银河追缉令》评为有史以来最好的《星际迷航》电影之一。
保罗·范霍文90年代的另一部科幻作品《全面回忆》以导演独有的方式,用卡通化的大量血腥场面拉开了90年代的序幕。
《全面回忆》是一部精彩的科幻冒险片,范霍文在其中加入了大量讽刺和存在主义的元素。剧本改编自菲利普·K·迪克的短篇小说,是《异形》幕后主创罗纳德·舒塞特和丹·奥班农的心血结晶,在好莱坞流传了十多年。
最终,阿诺德·施瓦辛格将这个剧本从开发地狱中拯救了出来,范霍文早前拍摄的科幻动作片《机械战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他邀请范霍文参与该项目。
导演和主演齐心协力快速推进这个充满冒险色彩的剧本。施瓦辛格饰演建筑工人道格拉斯·奎德,他梦想着去火星,但不得不接受瑞卡尔公司提供的关于火星的错误记忆。
当记忆植入触发了奎德自己在火星上的“真实”记忆后,掀起了一场以商业间谍、变种人和古代文明为主题的星际穿梭惊险之旅。
影片剧情与原著故事大相径庭,最初的短篇故事显然更理性,并未真正冒险去火星。而舒塞特和奥班农的剧本更侧重于奇观场面,不过关于身份和记忆的核心创意仍然不变。
范霍文保留了一个核心谜团,即奎德的冒险是真实的,还是只是他自己想象的幻想。不管怎样,影片带给了我们一段大受震撼、血脉喷张的美好时光。
如今,布拉德·伯德因其在动画和真人电影领域的大量作品而广受赞誉,但在90年代,他在《辛普森一家》担任顾问时,一直在为项目难以启动而苦恼。
华纳兄弟给了他执导《钢铁巨人》的机会,当时该片正在被开发成音乐剧,皮特·汤森也参与其中,他之前根据原著小说《铁巨人》创作了一张概念专辑,这张专辑也是电影的基础。
伯德被赋予了自由创作的权利,他把自己的感悟融入到故事中,将其打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动画冒险电影之一。
伯德对美国文化、复古未来主义和家庭亲情的热爱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故事的主人公霍加斯·休斯与单身的妈妈相依为命,和一个来自外太空的巨型机器人成了朋友。
这部动画非常华丽,完美地捕捉了50年代新英格兰小镇的怀旧色彩,巧妙地运用CGI 技术,使巨型机器人栩栩如生。小男孩和机器人之间的感人关系让人感同身受。
小男孩试图告诉铁巨人朋友,他可以超越自己作为武器的设计初衷,影片以此来对抗冷战时期军事大国的偏执妄想。最后的结局感人至深,不为之落泪的人,大概就是冷酷无情的机器人。
威尔·史密斯是90年代最耀眼的超级巨星,他的成名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两部外星人科幻冒险电影。《独立日》是50年代外星人入侵电影的华丽升级版,而搭档喜剧《黑衣人》则告诉观众外星人早已存在。
《黑衣人》的原著漫画系列更为黑暗,导演巴里·索南菲尔德将他在两部《亚当斯一家》电影中磨练出的喜剧活力融入其中,并将史密斯和汤米·李·琼斯组合在一起,打造出了一对有着不可阻挡的化学反应的科幻怪咖。
史密斯和琼斯很好地诠释了各自的形象:鲁莽的新手和准备退休的老鸟,携手面对由文森特·多诺弗里奥饰演的穿着皮衣的虫子人引发的外星威胁。
多诺弗里奥出色的肢体表演可以说是90年代最被低估的喜剧表演。而这只是《黑衣人》让人感觉更新鲜、更精巧的诸多方面之一。
《黑衣人》成功催生了几部差强人意的续集,以及大量未能重现其娱乐价值的模仿者。第一部《黑衣人》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要想忘记它,需要不只一台神经电位仪。
90年代出现了一些有史以来最好的日本动画电影。吉卜力工作室如日中天,今敏和押井守等导演也在创作大胆的反类型电影。后者创作了另类历史题材的《犬狼传说》系列,以及赛博朋克黑色经典《攻壳机动队》。
这部极具影响力的动画电影改编自同名漫画,是一部涉及身份、意识和人工智能等严肃主题的硬派科幻动作片,从《黑客帝国》到《阿凡达》,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该片讲述一名隶属于网络犯罪执法机构的生化人特工追踪一名能够渗透人们思想的危险黑客。像很多日本动漫作品一样,这部电影也复杂得多,涵盖了大量的哲学话题。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部充满活力和智慧的动作电影,具有影响深远的美学,需要反复观看才能充分享受其中的惊险刺激,思考其中的主题。忘掉乏味肤浅的真人翻拍版吧,原版才是完美之作。
在凭借《大白鲨》发明暑期大片近20年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又带着另一部完美的怪兽电影回归。
在与迈克尔·克莱顿一起创作《急诊室的故事》时,斯皮尔伯格不经意地问他下一部小说会是什么。
克莱顿勾勒出他的恐龙主题公园的想法,并将其命名为“侏罗纪公园”,斯皮尔伯格立即就被吸引住了,接下来的就是好莱坞的历史了。
斯皮尔伯格拿下了克莱顿的科幻惊悚小说,并在编剧大卫·科普的帮助下,打磨掉其中愤世嫉俗的部分,打造成了一部充满奇迹的冒险电影。
虽然《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一部接一部变得越来越愚蠢,但几十年来,第一部电影仍然令人叹为观止。
这部电影的设定非常简单,基本上就是克莱顿早年电影《西部世界》的升级版,故事的重点是基因工程恐龙逃脱囚禁后的生存问题,这给了斯皮尔伯格足够的空间来制作一个又一个标志性的场景。
霸王龙逃脱和迅猛龙进厨房的桥段,堪称一线导演执导B级片惊险场面的典范,至今仍未被该系列的其他电影超越。
这部电影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工业光魔里程碑式的数字特效,再加上斯坦·温斯顿制作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电子恐龙。实际效果和数字特效结合在一起,让观众真的以为恐龙又复活了。
在工业光魔制造恐龙引起轰动之前,他们曾以液态金属杀手小试牛刀。
《终结者2:审判日》是詹姆斯·卡梅隆耗巨资为那部灰暗的黑色科幻杀戮片前作打造的续集。他在各个方面都充分利用了续集的高预算,从小规模的科幻惊悚片升级成了一部大规模的动作大片。
卡梅隆颠覆影迷期待的方式之一,就是将阿诺德·施瓦辛格饰演的标志性反派角色重新塑造成一个被派去保护未来领袖约翰·康纳的英雄。他还打造出了由罗伯特·帕特里克精心饰演的经过致命升级的T-1000。
卡梅隆最初拍摄第一部电影时就想要液态金属终结者,但为了满意地呈现它,他不得不等待技术的进步。
除了令人惊叹的特效,卡梅隆还将他的科幻世界以指数级的速度向外扩展,加深了人们对终结者宇宙的热爱。动作戏也全面升级加码,片中摩托车与半挂卡车的追逐至今仍是影史最精彩的动作场面之一。
这部电影不仅巩固了施瓦辛格好莱坞巨星的地位,巩固了卡梅隆顶级动作片导演的地位,也把琳达·汉密尔顿饰演的莎拉·康纳变成了一个影史留名的女英雄。
这部续集在各方面都更上一层楼,而且依然保留着前作引人入胜的末世科幻背景下的惊险与刺激。
沃卓斯基兄弟这部超科幻动作惊悚片以一场皮革风衣风暴结束了90年代,影片吸收了动漫、香港动作电影和赛博朋克文学的影响,成为了90年代最优秀的科幻电影。
《黑客帝国》不仅取得了成功,还成为了一种现象。从续集、衍生片到重启版,再到无数的模仿者,有几十部电影试图复刻《黑客帝国》的魅力,但没有一部能与之相提并论。
基努·里维斯在片中饰演一名黑客,发现自己肩负着更伟大的目标,而他所知道的世界都是一个模拟的幻觉。凭借此角,基努·里维斯重新确立了自己新千年动作英雄的地位。
这部电影采用了人们熟悉的赛博朋克套路,但由于大量的功夫打斗和标志性的子弹时间动作镜头,使主流观众更容易接受。
慢动作一直是动作电影语言的一部分,之前也有一些广告和MV尝试过类似的视觉概念,但《黑客帝国》找到了概念和执行的完美结合,以此来呈现惊人的效果。
除了功夫和子弹时间外,《黑客帝国》还在反乌托邦的背景下挖掘了身份认同和爱情的普适主题,以不断进步的科技为背景,与生活在日益数字化时代的观众产生共鸣。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企业继续不加警惕地使用技术,《黑客帝国》的现实意义仍在不断增强,使其成为了90年代乃至现在绝对不容忽视的一部科幻经典。
来源:电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