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见过因为父母限制孩子使用手机而对父母破口大骂的,也听闻过由于沉迷网络而导致抑郁症的(相关性)……过去十年,越来越多的社会心理学家和研究者针对儿童以及青少年智能手机的过度使用表示出严重的担忧,而且不断有统计研究数据表明,智能手机——或者说主要是以此类产品衍生出

《混沌少年时》(Adolescence,2025)剧照。© 豆瓣电影利维坦按:
我见过因为父母限制孩子使用手机而对父母破口大骂的,也听闻过由于沉迷网络而导致抑郁症的(相关性)……过去十年,越来越多的社会心理学家和研究者针对儿童以及青少年智能手机的过度使用表示出严重的担忧,而且不断有统计研究数据表明,智能手机——或者说主要是以此类产品衍生出的社交媒体的出现,对于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健康的种种负面影响。
乔纳森·海特之前的文章可以参看文末的往期文章,他的新书《焦虑的一代》英文版和中文版的购买链接也在文末。
本文有《混沌少年时》的剧透
请酌情考虑是否继续阅读
在网易云音乐搜索【利维坦歌单】,跟上不迷路
Netflix的迷你剧《混沌少年时》(Adolescence,2025)呈现了一种可怕的可能性——一个看似“好”的孩子,在英国一个普通小镇上,有着两位善意的父母,却可能因为深陷互联网的毒害,最终捅死了一位同学。 这很可怕,但并非无法想象:就在去年,一位17岁的英国少年在网上阅读了暴力操作指南后刺死了数名儿童[1]。社交媒体也充斥着残酷和骚扰,也引发了其他悲剧:2023年,美国一名14岁的少年在被嘲笑他发布在TikTok上的视频后自杀,这一事件与其他多起事件如出一辙[2]。 手机和电子屏幕在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家中,被控杀人的13岁少年杰米(Jamie)房间里有一台电脑,这是他父亲引以为傲能提供给他的设备。在学校,老师恳求学生把手机收起来,但大多徒劳无功。青少年们通过点缀着表情符号的Instagram评论相互欺凌——这种代码让他们生活中的大人们难以破解。
《混沌少年时》剧照。© 豆瓣电影这部剧引发了家长们关于如何监管或限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和社交媒体的问题。(在第一集和第四集里,杰米的父亲因自己的失职而哭泣的场景让我恨不得把孩子的手机“封印”到上大学才解禁。)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联系了纽约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焦虑的一代》(The Anxious Generation)一书的作者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多年来,海特一直在恳请家长和学校禁止孩子在高中前使用智能手机,16岁之前不要使用社交媒体。以下是我们对话的编辑整理稿。---奥尔加·卡赞(Olga Khazan):你观看这部剧时,它探讨了许多你工作中关注的问题,这对你来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我主要以父亲的身份来感受。在很多方面,这位父亲是剧中的核心角色,而第一集和第四集结尾那些标志性、令人痛苦的场景真的触动了我。另一个让我感触很深的点是,我本以为这部剧会聚焦于社交媒体,但我很欣赏它更多地呈现了青春期和家庭生活的复杂与困难,其中很多问题确实被社交媒体加剧了。它呈现出一种相当黯淡的青春期景象,缺乏乐趣,也没有成长。虽然并没有把这一切都归咎于社交媒体,但其中隐约表达了一个观点:基于手机和屏幕的童年生活正在让友谊与学习变得更加困难。卡赞:你如何看待这个设定——一个13岁的孩子因为同学在Instagram上对他发表的评论而杀死她?海特:在英国,杀人事件幸好很罕见。但我更关注的主题,是我从201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这个领域时就已经看到的——我们曾以为,只要孩子在卧室里上网就是安全的。智能手机的出现让我们几乎一半的孩子可以几乎一直在线。剂量决定毒性——在90年代,坐在父母的电脑前适度上网没问题;但现在孩子的整个人生都被困在一个以最大化“黏性”为目标的高度活跃商业平台上,这就有问题了。这是剧中关键的一点:那个男孩总是在自己房间的电脑前,父母对此感到不安,但并不觉得这是需要干预的事情。卡赞:剧中的学校似乎有一个“课堂禁用手机”的政策,这在现实中的学校也在被考虑。你觉得这样的政策足够防止网络霸凌或减少你提到的这些危害吗? 海特:首先,那个学校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禁用手机”政策。他们的规定只是“你应该把手机放在口袋里”。但这不是真正的无手机学校,因为青少年根本无法控制自己,很多人都有成瘾行为。所以,那些声称“我们在课堂上禁止用手机”的学校,如果还允许学生把手机带在身边,他们会持续面临冲突和斗争,我们在《混沌少年时》里就看到了这一点。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个论据,支持真正意义上的无手机学校,而这样的学校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只有当你让孩子与手机真正分离,把手机锁进袋子或柜子里,下课后再发还,他们的霸凌、谣言传播和冲突才会减缓。卡赞:在剧中,这些孩子彼此非常刻薄。即使在学校不玩手机时,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很恶劣。你会如何回应那些认为“即使没有社交媒体,孩子们也会欺负彼此”的观点?海特:再次强调,这是一个“数量”的问题。当然,他们还是会欺负人。但如果你有一种工具,大大提高了霸凌的便捷性与频率,那就真的会改变童年的面貌。过去,孩子在周末不能被欺负,夜里也不会被欺负。但现在是24/7全天候的霸凌,这也是为什么网络霸凌与自杀之间有紧密联系的原因。冷酷与恶意仍然会存在,但当这种情况只是偶尔出现,和变成每天每个人都能看到的日常,它们造成的童年体验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个“比例”的问题。卡赞:我们已经听说很多关于Instagram对少女的影响,但我觉得这部剧有意思的一点在于它聚焦的是一个少年。我想知道我们是否了解Instagram或其他社交媒体对男孩的具体影响?海特:当我开始写《焦虑的一代》这本书时,我以为这会是一个关于女孩与社交媒体的故事,因为我们在这方面的数据最多。但在我写完这本书时,我意识到,关于男孩的故事是完全不同的。那更多是关于上瘾、暴力、毒品使用和极端主义的问题。卡赞:我从一些家长那里听说,学校给孩子配了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并要求他们用这些设备做作业,结果家长很难在作业完成之后继续监控孩子在干什么。如果孩子确实需要频繁使用电脑来完成学业,家长该怎么办?海特:他们应该拼命抗议。每当孩子使用多功能设备时,他们就会做各种事情。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是重度分心的工具。这是教育表现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3]。我们一开始把电脑或平板放在每个孩子的课桌上,教育成绩也正是在那时开始下滑。目前的证据似乎表明,这些设备弊大于利。
© Darrell Eager/Gallery Stock卡赞:好吧,那你会建议家长真的去和校长,或相关负责人谈一谈,说:“我们能不能重新考虑一下这个政策?”海特:是的,没错。卡赞:这是个给青少年父母的问题。如果你的孩子因为你不让他们拥有Ins账号而对你大发雷霆,因为“其他人都有Ins账号”,那你该怎么办?海特:我很了解这种情况,因为我就是这么对我的孩子的。首先必须承认的是,如果他们不上社交媒体,确实会错过一些东西。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他们在社交媒体上,会错过更多。所以从整体来看,延迟接触仍然非常重要,我呼吁大家养成一个等到16岁才开始使用社交媒体的共识。 到目前为止,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孩子可以坦诚地说:“我是唯一一个没有社交媒体账户的人”,但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情况正在快速改变。现在已经有很多家长在推迟让孩子使用社交媒体。所以从现在起,一个孩子说自己是“唯一没有账号的人”的情况不太可能再发生。这是一个集体行动的困境,过去我们都因为“别人家都给了”而被迫屈服。但未来,已经有足够多的家长加入进来,所以孩子最多只能说:“妈妈,我的一些朋友有社交媒体账号,而我没有。”卡赞:你怎么在给予孩子更多独立性的同时,又监控他们在网上做什么?海特:网络不是一个适合让孩子全天候自由活动的地方,尤其是在晚上,在他们上床睡觉之后。如果你家后院是一个充满掠食者的野性丛林,而前院是一个有小兔子跳来跳去的草地,而你却让孩子在后院随便跑,不让他们去前院,你是不是搞错了保护的方向?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过度保护孩子,在网络世界中却保护不足,这两者并不矛盾。这是对现实的真实陈述。卡赞:你曾写过说,手机是“体验阻滞器”,意思是说它们会阻止孩子体验真实世界,这点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有很多孩子年纪还小不能自己开车,父母又不能或不愿载他们出去,如果他们不用手机,就会非常孤独。你真的确定,能够在家里联系朋友、和朋友FaceTime、甚至用Instagram聊天,就完全没有积极意义吗?海特:当然我承认这一点,但那些社交媒体所谓的好处几乎总是互联网的好处,而不是社交媒体的好处。互联网让人们可以认识其他人并且免费聊天。但当我们的社交生活被三四个巨头平台所主宰,而这些平台使用算法向人们推送内容,并以广告驱动的模式来优先考虑“黏性”时,这就不再是“连接”,而是操控与成瘾。互联网帮助人们连接,电话帮助人们连接,FaceTime也能让人们保持联系,但无限滚动的信息流并不能。
《混沌少年时》剧照。© 豆瓣电影卡赞:只是为了明确一下,你是说孩子应该被允许在家和朋友FaceTime?海特:是的,当然。这是件好事。一对一的直接交流非常棒。区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非常重要。一对一的同步交流非常好。而不健康的是各种“一对多”的表演,尤其是异步交流,因为那正是女孩们特别容易陷入完美主义、精心编辑、反复斟酌每个词语的地方。发布内容这件事,尤其对少女产生了不良影响。卡赞:就你来看,一部像《混沌少年时》这样的剧,在提升公众意识或引发讨论方面有什么价值?根据你的经验,人们看完这种剧之后真的会改变行为吗,还是只是当作娱乐来看看?海特:我的目标是让人们醒悟,让他们改变行为。而一部强有力的影视作品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它让人产生共鸣。它不仅仅是告诉你一个事实,而是让你看到角色,让你体会他们的痛苦,并让你设想:如果那是我的孩子怎么办?所以我确实认为这部剧可以让很多家长警觉起来。我已经听说有很多学校在考虑全面禁止手机,一些国家也在推进相关立法,所有这些改变都开始出现于过去几个月。所以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而一部像《混沌少年时》这样的剧有可能成为这个文化转变的一部分。[1]www.bbc.com/news/articles/cz0lyy37jk3o
[2]www.yahoo.com/news/nj-teens-suicide-highlights-dangers-of-social-media-bullying-203150706.html
[3]www.theatlantic.com/ideas/archive/2023/12/cell-phones-student-test-scores-dropping/676889文/Olga Khazan
译/tim
校对/兔子的凌波微步
原文/www.theatlantic.com/family/archive/2025/04/adolescence-jonathan-haidt-phones/682459/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tim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来源:利维坦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