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评人安吉对于《安多》的评价引发了热议,因为他预测该片的第三部系列不够亮眼,票房也会扑街。安吉觉得《安多》的叙事性过强,然而整部作品的主旨在于精神气质,续集就没有做到《美队》的气宇轩昂,第三部系列很难让作品回归正轨。观众们对于《星球大战》衍生系列的要求越来越高
影评人安吉对于《安多》的评价引发了热议,因为他预测该片的第三部系列不够亮眼,票房也会扑街。安吉觉得《安多》的叙事性过强,然而整部作品的主旨在于精神气质,续集就没有做到《美队》的气宇轩昂,第三部系列很难让作品回归正轨。观众们对于《星球大战》衍生系列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安多》属于《侠盗一号》的外传,此类电影的精神内核更加重要。既然作品的叙事性过强,就会造成影迷们聚焦内容的发展,忽略人物的素质以及意志力,不利于《星战》塑造英雄和偶像。而且《安多》的叙事性在于另外一条故事线,有可能干扰主线的发展。
安吉对于正片也提出了要求:《游侠索罗》需要崭新的思路,不然的话《星球大战》的外传很难突破传统。毕竟《游侠索罗》具有强大的粉丝基础,而且这些受众群体并不是《星战》的粉丝,那就更加说明此类作品需要崭新的思路,才能脱离原片的简单定位。《游侠索罗》想要真正突破《星球大战》系列的桎梏,就必须在叙事视角和角色塑造上进行大胆革新。传统星战故事往往围绕光明与黑暗的二元对抗展开,而索罗这个角色本身就是一个游走于灰色地带的复杂存在。续作可以深入挖掘他作为走私者的生存哲学,展现银河系底层社会的真实生态——那里没有绝地武士的崇高理想,只有为生存而战的残酷法则。
在视觉呈现上,影片应当摆脱死星、光剑等经典符号的依赖,转而构建更具烟火气的宇宙图景。比如科雷利亚的工业废墟、走私者巢穴的霓虹灯牌、被黑帮控制的太空港,这些场景能自然带出主角"非英雄"的生存状态。配乐也不妨尝试融合爵士乐与电子音效,用慵懒的萨克斯风代替激昂的交响乐,暗示主角随时可能抽身而退的处世态度。最关键的突破点在于重新定义"冒险"的内涵。可以设置一场没有原力参与的精密骗局,《游侠索罗》的新思路,就是要让索罗用街头智慧而非激光枪解决问题;或是安排他与帝国官僚周旋时,展现出小人物对抗体制的黑色幽默。
只有将这些反英雄特质贯彻到底,才能让作品跳出星战光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太空西部片。毕竟观众早已厌倦了拯救银河系的套路,他们更想看到的是:一个满嘴跑火车的走私犯,如何在利益与良知间走出自己的航路。《安多》的困境恰恰折射出当代科幻衍生剧的普遍焦虑——当观众渴望在熟悉的宇宙中寻找新鲜感时,制作方往往陷入叙事扩张与精神传承的两难。剧中那条游离的支线故事,就像试图在绝地武士的光剑上雕刻花纹,看似丰富了细节,实则削弱了武器最核心的锋芒。所以说,安吉觉得《安多》的叙事性过强,影响作品的基调。
笔者(沾沾自喜看电影)认为,这种现象在《曼达洛人》第三季已现端倪,过分追求叙事密度的结果,是让尤达宝宝这样的灵魂符号沦为剧情推进器。真正伟大的星战故事应该像原力一样无形流淌,让波巴·费特盔甲上的每一道刮痕都在诉说银河系的沧桑,而非用台词解释每道伤痕的来历。当观众需要暂停画面阅读背景资料才能理解角色动机时,史诗感便悄然消散在数据碎片中。或许主创们该重新聆听奎刚的教诲:"专注当下"。就像《帝国反击战》中云城对决的留白,或《侠盗一号》结尾那串沉默的呼吸声,最震撼的星战时刻从来不是靠情节堆砌,而是让角色精神穿透银幕直抵人心。
当《安多》下一次扣动爆能枪时,我们期待听到的不是齿轮转动的机械声,而是反抗军血脉中永不熄灭的火种在噼啪作响。这种创作困境在《欧比旺》剧集中同样有所体现。当达斯·维达的呼吸声沦为背景音效,当爵爷标志性的压迫感被切割成零散的动作戏码,我们突然意识到:真正令星战IP经久不衰的,从来不是那些可以量化的光剑对决时长或飞船爆炸次数。就像塔图因双日落下的剪影,伟大的太空歌剧永远在具象与留白之间保持着精妙的平衡。《阿索卡》的叙事性也过强,橙色光剑引发热议的现象恰成反讽——当观众争论刃色是否符合设定时,很少有人讨论执剑者是否继承了阿纳金灵魂中的矛盾与挣扎。
来源:雪犬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