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吉卜力最“致郁”也最治愈的电影,三代人的悲剧,撕开原生家庭最隐秘的伤口——缺席的陪伴,是比死亡更让人窒息的事。
看一次哭一次,这一场延续三代人的悲剧,藏着多少人的童年?
吉卜力最“致郁”也最治愈的电影,三代人的悲剧,撕开原生家庭最隐秘的伤口——缺席的陪伴,是比死亡更让人窒息的事。
凌晨两点,心情状态不好的我,又打开了这部让我看一次哭一次的吉卜力动画《记忆中的玛妮》。
在海边荒废的别墅里,蓝色锈蚀的窗户像囚笼般冰冷牢固。
一袭蓝裙,金色长发的少女站在窗前凝望,仿佛永远被困在童年的阴霾里,不得离开。
这部动画讲述了,流淌在三代女性之间的代际孤独,在第三代少女的幻想中完成彼此救赎的故事。
外婆玛妮:被父母漠视的留守富家女,在富丽堂皇的海边别墅里,在佣人的虐待里孤独成长,终其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母亲艾米丽:因父亲的早逝,母亲玛妮的精神崩溃,被送去寄宿学校,一生叛逆意外早逝,至死与母亲之间还留有未解的心结。
少女杏奈:父母双亡的孤儿,因外婆玛妮在母亲去世后也不幸病逝,被送往孤儿院。
意外发现养母领取补贴,而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存在,深深地憎恶自己。
三代女性,被“蓝色窗户”困在各自的时空。
杏奈阴差阳错来到自己外婆长大的地方养病,也许是出于血缘的羁绊,亦或是深埋在心中,关于外婆的零星记忆。
即便不记得,她仍不受控制地一次次涉水去往困住外婆的别墅,在这里与少女时期的外婆 “幽灵”玛妮相遇。
两个灵魂的彼此陪伴,彼此温暖,彼此救赎,其实更是来自杏奈内心深处的自我镜像对话。
踏遍自己亲人的遗迹,唤起自己被爱的记忆,最终完成自我救赎。
让人潸然泪下的,不是玛妮的死亡,而是“未完成”的亲情,那种深入骨髓的遗憾,爱恋与不舍,每每想起都会濡湿眼眶。
暴雨中,当玛妮拼尽全力砸开困住自己的蓝色窗户,向杏奈一遍遍祈求着原谅;当杏奈终于含泪喊出那句“原谅你”。
这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终于让三代人的伤口不再流血,在泪水中慢慢结痂。
而从杏奈开始,她终于挣脱“蓝色窗户”的枷锁,走向属于自己的光。
影片结尾,杏奈在晨光中奔向养母,在外人的见证下终于喊出了第一声“妈妈”。
也许那些幻想中的跋山涉水,不过是为了让我们学会牵起身边人的手。
杏奈心中,那些曾以为永远不会干的潮湿,终究还是被亲人的爱,晒出了温柔的光芒。
《记忆中的玛妮》为何被评为吉卜力最致郁,同时最治愈的神作?为什么让我们看一次哭一次?
我想是因为这部动画,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身边人,看到了每个人心中被蓝色窗户关住的小孩。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那个被关在“蓝色窗户”后,被遗忘和虐待的孩子;
或是那个怨恨父母“缺席”的少女;
又或是那个因为害怕受伤,不敢付出不敢爱,用冷漠掩饰渴望的成年人。
这一场横亘三代人的伤口和疗愈,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去拥抱爱。
很多时候,记忆里缺席的亲情,也许充满了亲人的无奈与痛苦。而对于我们来说,最痛苦的不是亲人的离去,而是从未被拥抱。
《记忆中的玛妮》像一面清醒又温柔的镜子,照出每个成年人内心曾被孤独淋湿的小孩。
当我们长大,那个小孩却始终被留在蓝色窗户后,无法离开也无法成长。
而我们也学会了收起眼泪,用冷漠来武装自己,掩饰脆弱;用笑脸来掩盖伤痕;用“懂事”隐藏我们的恐惧。
这部动画更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美化痛苦或者将童年伤痕的影响淡化。
而是直白地告诉大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困住我们的蓝色窗户,每个家庭都有着未愈合的伤口,谁的人生都充满着遗憾。
它向我们证明了,我们不是特例,不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存在,它让我们的灵魂找到了共振的频率。
《记忆中的玛妮》让我们有勇气和自己内心那个被锁住的小孩对视,让我们有勇气去直面,在成长路上曾被匆忙搁置的感情,正视我们心中的伤口。
或是我们曾经羞于表达的思念与抱歉,都在这部动画里被妥善安放,被温柔原谅。
伤痕,是命运留给我们生出自愈能力的礼物。
而治愈,既不是抹去伤痕,也不是遗忘伤害,而是教会自己,即便伤痕累累也要勇敢地去拥抱阳光。
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在雨季里发霉过的心事,被晒成透光的琥珀,给爱穿过的机会。
看完这部动画,希望每一个曾被命运打湿的人,可以在泪水中找到与这个世界和解的方法,起码是与自己和解的勇气。
我们无法治愈过去,过去的已成定局,但我们可以让伤疤停止继续增生。
终其一生,我们一直在寻找的,永远不会是一个完美的结局,而是那个愿意把伤痕妥善安放,与自己握手言和的自己。
亲爱的读者,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过这样一扇‘蓝色窗户’?
你是否也曾是“无人认领”的小孩?
如果有机会,你最想对过去的自己说什么?
来源:乐乐好像有强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