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大导演被好莱坞气哭了!这部8.6分的新剧揭示苹果的野心?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1 17:56 2

摘要:3月26日,由好莱坞知名喜剧人塞斯·罗根自导自演的美剧《片厂风云》,上线流媒体平台Apple TV+后大获好评。

文 | 埃及猫

排版编辑 | Joy

马丁·斯科塞斯:“把我的电影还给我,我要去卖给Apple TV+,我当初就该这么干的!”

3月26日,由好莱坞知名喜剧人塞斯·罗根自导自演的美剧《片厂风云》,上线流媒体平台Apple TV+后大获好评。

该剧讲述了一家历史悠久的好莱坞电影制片厂,在一个艺术与商业日益难以共存的世界中努力挣扎的故事。

不仅有马丁·斯科塞斯、查理兹·塞隆、保罗·达诺、安东尼·麦凯、朗·霍华德等多位影坛名人本色出演,还公然开涮好莱坞商业模式的各种积弊。

创作尺度之大,令行业震动。

截至目前,《片厂风云》已在烂番茄影评网站上收获95%新鲜度,Metacritic网站打出80分的高分。

《时代周刊》称赞该剧是“2025年迄今为止最好的剧集,也是好莱坞多年来最犀利的自画像之一”

△ 源自时代周刊报道

《泰晤士报》则称,“剧情的每一次转折都让人想到好莱坞黄金时代,在愚蠢、讽刺和多愁善感之间小心翼翼地走钢丝。旧好莱坞的太阳或许正在落下,而今年最好的新喜剧则在冉冉升起。”

△ 源自泰晤士报报道

剧中,导演马丁・斯科塞斯被好莱坞高管“绑架版权”后怒不可遏地咆哮,扬言将新片卖给Apple TV+才是最正确的决定,更是引发了业界热议。

毕竟这段充满戏剧张力的名场面,不但还原了他2023年将《花月杀手》交由 Apple TV+出品的真实选择;

还相当于给Apple TV+打出一剂响亮广告,明示Apple TV+已然成为作者型导演逃离传统制片体系桎梏的 “新诺亚方舟”

近些年Apple TV+出品的高质量文艺佳作,更佐证了这种现象。

电影领域既有首部奥斯卡最佳影片流媒体之作《健听女孩》,又有马丁·斯科塞斯《花月杀手》斩获10项奥斯卡提名;

因此,Apple TV+陆续吸引着马丁·斯科塞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等顶级导演及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詹妮弗·劳伦斯、汤姆·汉克斯等巨星加盟。

可以说,今年《片厂风云》的热播,已经赤裸裸地将Apple TV+等流媒体平台与好莱坞传统制片厂的差异冲突摆在眼前,成为了观察好莱坞式困境与Apple TV+破局的绝佳切片。

同时区别于好莱坞自我审视的迷茫,这部用 Apple TV+展现的好莱坞故事,反而提供了另外的新鲜视角。

01 Apple TV+眼中的好莱坞:横冲直撞的焦虑

《片厂风云》最吸引人之处,莫过于以 Apple TV+的视角,呈现好莱坞电影生态暴露出的顽疾。

曾经,好莱坞著名制作人如詹姆斯·卡梅隆、克里斯托弗·诺兰、昆汀·塔伦蒂诺、甚至包括马丁·斯科塞斯在内,都对Apple TV+、Netflix等流媒体平台崛起多有抨击,认为其存在会削弱电影的艺术价值。

如今Apple TV+却反将一军,犀利吐槽起好莱坞传统制片的短板,例如资本捆绑创作、原创力流失、内容同质化、过度依赖经典IP等。

这种反转本身就值得玩味。

剧中,以马特为首的好莱坞高管,频繁陷入商业与艺术的两难交锋,却始终无法给出解决之道。一边为了升职加薪,趋炎附势不懂电影的老板,一边又困在自以为是的情怀圈套中无法自拔。

头三集看下来,更像是Apple TV+通过马特的职场困局,起底好莱坞内部新老派系的观念冲突

他的迷茫、虚荣、执着,折射着好莱坞内部不同岗位的声音;而马特作为协调者,多数时刻未能有效调和各方矛盾,反成为危机的催化剂,实质反映出了好莱坞的系统性困局。

第一集,马特表现得像一个职场老油条,但在业务操作的过程中,却拿捏不好资本与创作之间的平衡,更没有敏锐的公关意识。

始终在项目策划中来回摇摆,一份酷爱饮料赞助的商业电影就令他犯了难。

老板提议酷爱可以照搬2023年《芭比》成功的路线,沿用经典IP,或拍成类似漫威的“超级英雄”,形成“酷爱侠宇宙”,最好还能加入TikTok中热门的曳步舞。

马特却走起了文艺片路线,用两亿美金请来马丁·斯科塞斯掌镜,而后者则要把历史上震惊全球的“琼斯敦邪教事件”改编成电影。

*备注:琼斯敦邪教事件是1978年11月18日,在美国发生的一起震惊世界的惨案。在这一事件中,邪教组织头目胁迫教徒喝下氰化物,导致913人中毒身亡,其中包括276名儿童,相传,当时兑了氰化物的饮料就是“酷爱”,这几乎是其品牌历史中最大的黑料。

最终,不敌老板构想,马特得罪了老斯科塞斯,留下一地鸡毛。

第二集,马特以一个职场混子的形象,参与进剧组拍摄。

导演为赶天光抢拍,他却执意在镜头中增加角色吸烟的动作。剧组全员抗议,却为了拉拢资金被迫妥协。

此外,现场他大声喧哗,拍摄关键时突然尿急,甚至直接在片场摔倒,闹剧般的插曲也让拍摄团队因他暂停工作,险些酿成事故。

到了第三集,马特与朗·霍华德因"剪辑权"爆发的肢体冲突,更是将戏剧张力推向荒诞边缘。

这位凭借《美丽心灵》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等荣誉的大导演,在镜头前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失控,传递出对当代好莱坞老派导演焦虑的极端映射。

象征在行业代际更迭的压力下,他们的创作权威与艺术坚持,也正在被新时代的规则解构。

无论这个体系曾经多么金光闪闪,如今已沦为资本的提线木偶,而从业者们则越努力越焦虑。

02 好莱坞式迷茫:制作模式僵化,与创新滞后

《片厂风云》中,Apple TV+眼里的好莱坞是焦虑,好莱坞看待自己则是迷茫

而现实中,迪士尼作为好莱坞的经典标杆,近些年来面临的困境也不容忽视,迪士尼的影视业务正经历剧烈阵痛。

今年 3 月全球公映的真人版《白雪公主》制作成本高达 2.7 亿美元,却惨遭口碑和票房双重滑铁卢 —— 烂番茄新鲜度仅 40%,IMDb 评分低至 1.6 分,全球票房截至 4月10日仅有1.75 亿美元,成为迪士尼近年来最大的亏损项目。

“白雪公主”的选角是主要问题之一,主演瑞秋·齐格勒肤色与原著形象不符,引发了广泛批评。

此外,电影试图通过赋予白雪公主“独立女性领导者”特质来迎合现代观众,但这种改编却导致了叙事割裂,受到了舆情反扑。

真人翻拍经典IP是迪士尼填补原创力不足、降低影视投资风险的一张“安全牌”,《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狮子王》全球票房均超过10亿美元即是证明。

然而,这种模式只能饮鸩止渴。近年来,观众对真人翻拍电影的审美疲劳日益明显,对“炒冷饭”的反感不断加剧。

2023年,迪士尼没有一部电影票房突破10亿美元——这是自2014年以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

期间上映电影包括制作成本超 2.5 亿美元的《小美人鱼》;与皮克斯工作室联合制作发行的《疯狂元素城》;原创电影《星愿》等等,并且最终口碑也远低迪士尼预期。

究其原因,大多集中在翻拍经典引起观众审美疲劳,或剧情空洞乏味等方面。而2025年《白雪公主》的惨败让这一切到达了最低谷。

为了“进入新时代”,老牌巨头迪士尼也进军流媒体,在2019年推出了Disney+;

Disney+虽背靠庞大自有IP库,可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主要依赖经典IP续集和衍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长期将导致用户流失。

△ Disney+吸引用户订阅主要依靠迪士尼的IP片库

而Apple TV+则通过《花月杀手》等高质量原创自制内容,积极满足着用户对新鲜内容的需求。

据平台财报,2024年第四季度Disney+流失了70万订阅用户,总订阅用户数降至1.246亿,在用户增长速度上不及2019同年上线的Apple TV+,更与Netflix2.827亿订阅用户、亚马逊的Prime的2.3亿会员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

迪士尼的困境并非个案,而是整个好莱坞的缩影。

当流媒体平台用创新驱动内容生产,传统制片厂的“故事配方”和“工业化流水线” 恐怕已难以为继;

若不能及时调整策略,加强原创内容的制作,好莱坞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03 头部科技公司:引领影视的未来,已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以苹果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优势、灵活的商业模式和对用户需求的敏锐洞察,对“影视原创内容”的投入力度空前,正在深刻改变着全球影视行业的格局。

Apple TV+自2019年上线以来,对原创内容库的累计投入超过200亿美元,年均投入约为40-50亿美元,这一数字已经远超许多传统制片厂的年度预算。

这来源于Apple TV+始终贯彻“精品导向、质量优先”的制片策略,以“少而精”的内容布局聚焦高艺术价值作品的打造。

这种策略不仅赢得了观众的认可,更吸引了追求高质量创作的团队纷至沓来。于是可见,Apple TV+近些年陆续推出了多部艺术价值颇高的高分影视作品,并在全球市场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2021 年《足球教练》凭借暖心励志的故事和高质量制作,提名金球奖最佳喜剧类剧集;

同年,科恩导演的《麦克白的悲剧》以黑白影像重构莎士比亚经典,展现了Apple TV+在内容创新上的野心。

△ 《麦克白的悲剧》剧照

2022年《健听女孩》成为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流媒体电影,直接提升了Apple TV+在高端影视领域的声誉;

2023年,由苹果投资,雷德利·斯科特导演,耗资2亿美金完成的“巨制”《拿破仑》全球发行,虽然票房口碑失利,但证明了科技公司对艺术家的宽容度;

△ 《拿破仑》票房血亏,苹果根本不在乎?

2024年《花月杀手》斩获10项奥斯卡提名,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艺术电影领域的地位。

巨额的投入,换来了传统电影行业的正视、甚至还有尊重。

据第三方研究机构 Self Financial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3月,Apple TA+原创内容仅有271部,其在IMDb上的平均评分为 7.01/10,高于Netflix的 6.75/10 和 Amazon Prime Video 的 6.59/10。

这种不惜重金、以品质为核心的竞争策略,不仅巩固了Apple TV+在流媒体市场的差异化优势,也为全球影视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如今,科技互联网公司早已不再是影视产业的 “外来者”,很可能是规则的制定者与内容的构建者。

哪怕在国内,以猫眼、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也从电影票务、宣发渠道稳步向前端产业升级,成为具有“一站式服务能力”的电影出品公司,印证了这一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科技公司引领影视未来的力量已不可逆转。

当马丁·斯科塞斯在《片厂风云》中感叹:“早知道就把电影卖给Apple TV+”时,这不仅是导演的个人选择,更预示着一个时代的转向。

时代,真的变了。

来源:极客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