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口碑崩塌,迪士尼不“灵”了吗?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7 15:53 1

摘要:迪士尼动画真人版电影,正在失去观众。备受瞩目的《白雪公主》自3月21日在国内上映后,遭遇票房、口碑“滑铁卢”,目前票房累计仅924万,豆瓣评分低至4.0,与还在热映的《哪吒2》形成天壤之别。

迪士尼动画真人版电影,正在失去观众。备受瞩目的《白雪公主》自3月21日在国内上映后,遭遇票房、口碑“滑铁卢”,目前票房累计仅924万,豆瓣评分低至4.0,与还在热映的《哪吒2》形成天壤之别。

《白雪公主》在美国本土的表现同样惨淡。影片在IMDb的评分从开画的2.3分持续下跌至1.6分(满分10分),成为迪士尼真人电影中评分最低的作品,近32万用户参与评分,其中91.1%给出了一星差评。北美观众通过CinemaScore给出的评分为B+,远低于迪士尼过往真人电影普遍A级以上的表现。

线下冷冷清清,线上骂声不断,迪士尼这块金字招牌“失灵”了吗?

众所周知,迪士尼的动画电影曾辉煌无比,伴随几代人成长。《米老鼠和唐老鸭》《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爱丽丝梦游仙境》《狮子王》《美女与野兽》《花木兰》《阿拉丁》等经典动画电影的问世,让米老鼠、白雪公主等一众动画角色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认知度和忠诚的粉丝群体。迪士尼收购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后,推出了《机器人总动员》《飞屋环游记》《寻梦环游记》《心灵奇旅》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更奠定了其在全球动画电影界的主导地位。

手握多部经典动画IP,想要使其保持长久生命力和吸金力,翻拍真人版是安全的打法。从2010年开始,迪士尼时任CEO罗伯特·艾格决意打造高质量内容,迪士尼经典动画真人版系列应运而生,成为迪士尼电影核心产品线。《爱丽丝梦游仙境》《灰姑娘》《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等真人电影也曾经被观众称道,取得不俗成绩。但近年,经典动画真人版电影却争议声不断。2020年,《花木兰》因电影对花木兰故事的“歪曲”、对中国文化的曲解遭遇口碑“翻车”;2023年,《小美人鱼》因选角和剧情改编等陷入舆论风波;如今,《白雪公主》没有挽回口碑,反而更因为选角不当、“魔改”剧情、过于追求政治正确等老毛病,再次严重损耗观众缘。

本质上,迪士尼陷入了既想保留经典作品内核、又想注入现代精神的怪圈,但最后既平衡不好二者关系,又没能保证作品质量,引发网友和影迷对真人电影“毁童年”的强烈不满。

小美人鱼爱丽儿原本是白皮肤红头发的美丽少女,但真人电影《小美人鱼》选择黑人女歌手哈莉·贝利饰演,完全颠覆了人们认知中的爱丽儿形象。由拉丁裔演员瑞秋·齐格勒扮演的白雪公主,招到网友吐槽。而盖尔·加朵饰演的恶毒王后因为美貌与女主角形成反差。另外,制作方担心影片固化对侏儒症群体的刻板印象,而选择使用CG技术制作七个小矮人,却遭到侏儒特型演员的集体不满,认为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职业机会。

《白雪公主》剧照

刻意强调现代价值观,也让影片看起来别扭奇怪。动画中的白马王子在电影中变为“盗贼男主”,只为凸显女性独立思想:白雪公主不需要王子拯救,她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战胜邪恶。王后的魔镜由动画版以“外在美”为评价核心,转变为影片中以“内在美”为评价标准,也令网友无法接受。“若是王后只在意外表美的话,那何必嫉妒白雪公主”等合理质疑,暴露出影片逻辑无法自恰、漏洞百出的细节设定。

如果说《白雪公主》的歌舞和视效部分还不算糟糕,那么铺垫了许久的高潮戏,简直崩塌得彻底。吃下毒苹果的白雪公主被真爱之吻唤醒,准备夺回城堡时,仅带着男主一行、七个小矮人,便有勇气来到城堡前跟法力无边的王后对线,白雪公主只因为说出了每个士兵的名字,展现了她的正义善良,便获得了士兵们的共情和倒戈,而王后的战斗力在此时突然变弱,不战而败……与王后对峙的戏份,仅仅几分钟就结束了,如此关键的高潮部分,却处理得这样潦草,也难怪网友疑惑,2.7亿美元的耗资,都用到哪里去了?

相比于原动画中白雪公主被王子拯救的结局,电影《白雪公主》为了突出“女性觉醒”的主题,没有安排作为“拯救者”的白马王子,而是通过白雪公主的独立勇敢进行自救,但对白雪公主如何成长为拯救王国的英雄,却没有交代清楚,导致整个故事十分突兀。就连《华尔街日报》都在批评影片“踩遍文化雷区”,既未保留经典魅力,也未实现真正的现代性突破。

即便自家经典IP富矿众多,也不能胡乱挥霍,迪士尼需要及时纠偏。《白雪公主》的失利,除了过于迎合现代价值观,也凸显了迪士尼创新力枯竭、依赖程式化改编而忽视叙事深度的问题。这次失利也给迪士尼敲响了警钟:摒弃与影片无关的干扰因素,回归故事和角色本身,认真打磨内容,才是长红之道。

来源:大众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