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有如此动人的美貌,以至于她根本不需要有如此精湛的演技;她有如此精湛的演技,以至于她根本不需要有如此动人的美貌。”
“她有如此动人的美貌,以至于她根本不需要有如此精湛的演技;她有如此精湛的演技,以至于她根本不需要有如此动人的美貌。”
这是1939年,在第十二届奥斯卡颁奖礼上,评委给获得最佳女主角的费雯·丽的颁奖词。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靠才华。
在这句网络热语出世之前的60多年前,费雯丽就已经身体力行地证明了这一点。
但,这既是她的幸运,也是她的宿命。
她有非凡的艺术天赋,却在爱情和家庭上遭遇了难以调和的矛盾,美貌与才华的极致结合,最终化作一把双刃剑,既成就了她的传奇,也撕裂了她的灵魂。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简单回顾一下英国传奇女演员费雯·丽,绚烂辉煌又坎坷凄凉的一生。
出世
1913年11月5日,费雯·丽出生在英属印度大吉岭的一个显赫家庭,原名薇薇安·玛丽·哈特利。
父亲是一位酷爱舞台艺术的英国驻印军官,母亲是一名业余戏剧演员。
从小就浸润在浓厚艺术氛围中的费雯·丽,一直聪明可人。
她三岁登台表演,十岁阅读希腊神话与安徒生童话,少女时期便立志成为“伟大的演员”。
1931年,她考入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尽管最初只能跑龙套,但她以近乎偏执的勤奋打磨演技,甚至通过在片场观察昆虫的活动轨迹,来揣摩角色的肢体语言。
辉煌
命运的转折始于1938年。
她本去美国探班正在拍摄《呼啸山庄》的劳伦斯·奥利弗,却偶然间得到了试镜《乱世佳人》女主角斯嘉丽的机会。
当她在亚特兰大焚烧的场景中款款走近时,绿色的眼眸在火光的照映下,显得明艳又动人,制片人塞尔兹尼克见此直接惊呼:“我终于找到了斯嘉丽!”
为了演活这个“自私又坚韧”的南方佳人,她每天抽四支烟保持亢奋,反复练习美国南方口音,甚至在拍摄间隙仍以斯嘉丽的语气说话。
1939年,《乱世佳人》横扫奥斯卡,26岁的她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英国演员。那对翡翠般的眼眸与“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的宣言,从此镌刻影史。
波折
然而,费雯·丽的真实人生远比银幕更跌宕。
19岁时,她与年长13岁的律师霍尔曼结婚,却在婚后陷入艺术理想与家庭琐事的撕裂。
即便凭《乱世佳人》登顶事业巅峰,这段婚姻仍于1940年终结。因为,霍尔曼只想要一个安分守己的家庭主妇,而不是耀眼的电影明星。
理念的分歧注定未来无法同行。同年,她与灵魂伴侣奥利弗结婚,两人曾被誉为“戏剧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但让费雯丽万万没想到的是,奥利弗内心的冷漠自私与事业野心却逐渐成为她的精神枷锁。
同在十二届奥斯卡颁奖礼,费雯·丽因斯嘉丽一角斩获奥斯卡影后,但奥利弗却只获提名未能得奖,媒体由此戏称奥利弗是“斯嘉丽先生”。
这让一向自傲的奥利弗内心极不平衡,他曾直言:“费雯·丽以不及我的演技获得了更大的成功”。这种失衡心态让费雯·丽在家庭生活中倍感压力。
直到1948年,奥利弗因影片《哈姆雷特》获得奥斯卡的肯定之后,费雯丽才有勇气将自己的奥斯卡小金人摆到桌上。
1943年,费雯丽在拍摄《凯撒与克里奥帕特拉》时流产,此后多次妊娠失败,肺结核与躁郁症也接踵而至,连续的打击让她精神极不稳定,也严重影响了夫妻感情。
对此,奥利弗只有冷冰冰的一句话:“她像一件精美的瓷器,却布满裂痕”。
执着
尽管接二连三受到打击,费雯丽却从来没有放弃对艺术和表演的追求。甚至,这些充满波折的经历,反而为她的表演撑起了更为充沛的情感基础。
1951年,已经38岁的她在《欲望号街车》中饰演身处社会底层,备受压迫和折磨而精神崩溃的布兰奇。
尽管容颜已见老去,但费雯丽的演技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几乎与角色同频共振。
导演伊利亚·卡赞盛赞她的表演:“她将灵魂撕成碎片献给了角色。”
这个角色为她带来了第二座奥斯卡影后奖杯。
一边是事业的巨大成功,一边是身体的每况愈下。也许上帝给予了她惊人的美貌和非凡的才华,就吝啬于赐予她家庭的幸福了。
拍摄完《欲望号街车》,费雯丽陷入了精神分裂与臆症的泥潭,她也最终决定在1960年与奥利弗离婚。
1967年7月7日,费雯丽因肺结核孤独离世,年仅53岁。
她的人生令无数人唏嘘,仿佛一场古希腊悲剧:以美貌惊艳众生,以演技征服时代,却因极致的敏感与执着自我焚毁。
缘起
为什么我今天会来介绍费雯丽?这其实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
上个世纪80年代,年少的我第一次在大众电影里看到《魂断蓝桥》剧照里的费雯丽,就惊为天人:这个世界怎么有长得如此美丽的女人?
80年代追星没有音频没有视频,甚至连海报都没有。
我想多看两眼费雯丽,就只有一趟趟地往爸爸学校的图书馆里跑。
未成年的我,没有资格办理借书证,所以只能反复在图书馆的大众电影杂志上,目睹美人的芳容。
当然,那个时候的我,并不知道这位让人魂牵梦萦的美人,早已香消玉殒多年。
我更不知道的是,那张让我一眼万年的《魂断蓝桥》,其实只是费雯丽的璀璨作品中毫不起眼的一部。
总结
这个世界,可能再难有一位女演员,能像费雯丽这样,有如此惊为天人的美貌与才华。
费雯·丽留下的,不仅是12部电影和两座奥斯卡奖杯,更是一种艺术家的纯粹。
她拥有天然的美貌,却从不困扰在脸蛋里;《乱世佳人》让她一举成名,她却拒绝重复“斯嘉丽”式的角色;虽然家庭屡遭不幸,但她却始终敢于挑战复杂人性。
从《汉密尔顿夫人》的英伦玫瑰到《愚人船》中的迟暮名媛,从《凯撒与克里奥佩特拉》里的埃及艳后到《安娜·卡列尼娜》里的贵族妇人。
一部电影。一个角色。一种人生。
1999年,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百年最伟大女演员”,她位列第16名。
“从油画中走出的女神”,这是对她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怀念费雯丽?
因为真正的美人从不畏惧凋零。真正的演员,也永远具备生命力。
演员的终极价值不在于皮相或流量,而在于以“灵魂共振”的方式诠释人性深度。
费雯丽不仅仅是一位美丽的伟大的演员,更是一种精神符号。
她以血肉祛魅的创作方式,为身处快餐社会、数字时代的我们,提供了对抗异化的精神坐标——
在数据崇拜的狂欢中,唯有穿透表象的精神勘探,才能凿穿虚拟茧房,重建真实的人性温度。
来源:小诺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