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红达伦·沃特金斯(Darren Watkins Jr.),年仅20岁,被中国网友亲切地称为“甲亢哥”。
网红达伦·沃特金斯(Darren Watkins Jr.),年仅20岁,被中国网友亲切地称为“甲亢哥”。
他被央视新闻、央视网和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转发,他到底有什么资格能获得如此高的关注?
真实
甲亢哥在美国的崛起之路,源于他极具个人魅力的直播风格。
在YouTube上,他拥有超过3700万的粉丝,大家喜欢他夸张的直播风格、丰富的情感表达以及真实不做作的个性。
他一开始是服务员,想做运动员,因为身高不够,开始做游戏直播。
他在没有剧本、没有滤镜的情况下,真实地展示自己。
“真实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甲亢哥的直播风格正是这种真实性的体现。
在YouTube这样一个平台上,它类似于中国的各大自媒体平台,如果你想把粉丝做到千万级以上,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
表面上看甲亢哥,他是一个非常真实、热情的人,但其实,他背后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创作者。
包括对视频的分析、对用户的分析以及对自己的分析。
最难得的是他对自我的认知、认识和定位。
他很明确自己的定位,通过他这样一个真实的性格去获得大众的关注。
这是现在所有做自媒体的人都需要去研究的一个点。
而甲亢哥,正是因为对自己了解特别深,所以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有烟火气
今年3月,甲亢哥走访了上海、北京、河南、成都等多个城市。
他的镜头里既有上海陆家嘴摩天大楼的未来感,也有弄堂里手冲咖啡的烟火气。
在他的整个中国之行的直播中,他不仅展示了中国的现代化和烟火气,还深入体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他在高铁隧道里展示了稳定的网络信号,还在少林寺学习功夫,在北京品尝豆汁儿。
通过这些直播,他让全世界的观众看到了一个真实、充满活力的中国。
“兄弟们,别听他们瞎扯,自己来看就完事了!”
这种真实让更多人对中国有了全新的认识。
包括我自己,站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感觉到中国以其独特的魅力,绘制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
这幅画卷既有现代科技的辉煌,也有传统文化的底蕴,让人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站在深圳的福田中心、北京的国贸CBD、上海的陆家嘴等地标性建筑前,不禁为之震撼。
这些建筑如同现代科技的奇迹,用钢筋混凝土构建出了令人惊叹的壮丽景观。
它们不仅是城市的地标,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象征。
站在这些高楼的顶端,俯瞰整个城市,车水马龙尽收眼底,那种震撼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中国的技术实力,更体现了中国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在建设过程中,无数的工程师、工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智慧。他们用双手和心血,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些建筑的诞生,正是无数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中国不仅有现代建筑的壮丽,更有古建筑的深厚底蕴。
从北京的故宫到西安的大雁塔,从苏州的园林到福建的土楼,这些建筑如同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故宫的宏伟壮丽、苏州园林的精致典雅、土楼的质朴坚韧,每一种建筑都讲述着一个独特的故事。
摩天大楼与古建筑交相辉映,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得益彰。这种和谐共生,是中国独特的魅力所在。
中国的魅力,不仅在于摩天大楼的壮丽,也不仅在于烟火气息的温暖,而在于这两者之间的和谐共生。
摩天大楼代表了中国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烟火气息则代表了中国的传统和人文。
这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中国。
烟火气息,是生活的底色,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在中国,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这种气息。
它让人感到亲切,感到温暖,感到生活的美好。这种气息,是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是对平凡生活的珍惜和尊重。
比如饮食,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每一道菜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北方的饺子到南方的汤圆,从四川的火锅到广东的早茶,每一种食物都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食物,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传递了一种情感和记忆。
打破信息茧房
甲亢哥不仅让外国人了解了中国,也让很多中国人看到了不同地域的特色。
他的全球互联网直播引发了“中国热”,让许多外国观众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萌生了亲自来中国看看的念头。
跨文化交流打破了信息壁垒,让更多国家的人理解中国,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
信息茧房会让人陷入自我封闭的回音室,而甲亢哥的直播则像一扇窗,让人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他的直播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桥梁。
所谓的“信息茧房”,指的是我们在互联网信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却不知不觉地将自己困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
这种现象如同一个无形的囚笼,限制了我们的认知视野,固化了我们的思维模式。
比如当我们长期在短视频平台上关注某一类食品内容时,推荐算法就会一直推送同类型的内容。
我们便一直沉浸在这样一个熟悉的领域中,限制了自己的认知,也固化了个人思维。
国外的人看待中国时,也常常受限于他们所熟悉的领域,从而产生许多误解和偏见。
如果信息茧房将我们困住,那么打破它就如同在数字时代拿起一把剪刀,去剪断算法为我们编织的茧。
我们需要打破个性化推荐算法给我们制造的困境,打破用户浏览历史、搜索记录、社交关系等互联网大数据所构建的信息壁垒。
在信息茧房中,个体接收的信息高度同质化,缺乏多元观点与思想的碰撞交融。
这种“认知挑食”行为让个体陷入“坐井观天”的困境,甚至滋生极端化认知。
我们可以主动破茧,选择正规的信息渠道获取信息,减少对小道消息的听信。
主流媒体需创新传播方式,通过多元内容打破圈层壁垒,这次甲亢哥的直播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破除偏见
一位美国博主曾说,美国政府过去曾花费16亿美元抹黑中国,但甲亢哥却在短短几天内就打破了这些偏见。
对于那些没有来过中国的人来说,这种全球直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机会,也让甲亢哥本人成为了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幸福不是你拥有的,而是你经历的。”甲亢哥的经历,让世界难忘。
偏见的形成往往源于两个主要因素:未知和恐惧。
这种偏见是基于个人的经验和认知框架,而非客观事实。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认知偏差”。
他们通过自己的视角和熟悉的领域,构建了一套关于中国的偏见,并将其传播给更多的人。
这种偏见不仅有害无益,还会让更多人陷入局部的信息认知中,无法看到真相。
某些西方国家害怕中国的强大,这种恐惧让他们无法承认中国的成就。
为了克服这种恐惧,他们选择通过传播偏见来构建一种认知,试图以此来缓解内心的不安。
这种通过恐惧来打败恐惧的方式是徒劳的。
只有通过真实的经历和了解,才能真正打破偏见,消除恐惧。
真挚互动
甲亢哥在直播中非常直接,与所有的中国粉丝和民众进行了非常真挚的互动。
他会和路人合影,会与大妈们合唱,整个直播充满了欢乐。
“我爱中国,中国也爱我!”
跨文化交流最难得的,莫过于情感的流动。
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互相表达爱意、分享情感时,文化便不再是一道道隔阂,而是一座座桥梁。
它能够打破文化的隔阂,让人们真正走进对方的世界,感受彼此的文化魅力。
只有面对面的沟通,才能打破屏幕的限制,跨越距离的障碍,走进对方的兴趣和文化,就像人和人交流一样。
只有深入到文化的内核,才能真正认识到文化最优质的部分。
我很喜欢这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它道出了情感连接的真谛。
当我们真正理解对方的文化时,那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知己,即使相隔千里,也如同近在咫尺。
在如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甲亢哥这样的文化交流使者。
他通过与不同背景的人互动,让观众感受到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我们需要更多像甲亢哥这样的人作为媒介,用他们真挚的互动和热情,搭建一个全球化文化交流的平台,去认识更强大、更包容的中国。
来源:悦享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