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夸里》改编自马克斯·艾伦·柯林斯的小说,讲述了越南战争退伍军人麦克·康威的故事。康威在战场上亲眼见证了可怕的大屠杀,回到家乡孟菲斯后,他发现自己再也无法适应正常的生活。社会给他贴上了“战犯”的标签,他被彻底排斥,生活陷入困境。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接受犯罪头目“
今天聊聊美剧《夸里》。
片名Quarry (2016),别名越战狙击手(港) / 亡命之徒(台) / 刀口舔血 / 采石场 / 战后启示录(台) / 赏金猎人。
《夸里》改编自马克斯·艾伦·柯林斯的小说,讲述了越南战争退伍军人麦克·康威的故事。康威在战场上亲眼见证了可怕的大屠杀,回到家乡孟菲斯后,他发现自己再也无法适应正常的生活。社会给他贴上了“战犯”的标签,他被彻底排斥,生活陷入困境。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接受犯罪头目“经纪人”的提议,成为职业杀手,代号“夸里”。这个名字既有“Quarry”的音译,也可理解为“酷吏”,这两种译法都在剧中有体现。
《夸里》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暴力和犯罪的故事。它更深刻地探讨了越南战争对退伍军人的影响。剧集描绘了那些战后被社会抛弃的灵魂,他们的困惑和内心的痛苦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故事的背景设定在1970年代的孟菲斯,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虚构的情节相结合,展现了一个被黑暗和绝望笼罩的世界。通过麦克·康威的视角,观众不仅能看到战争带来的暴力,还能感受到战后对他内心和精神的摧残。康威回到家乡后,发现自己已经不是英雄,而是被社会排斥、孤独无助的人。他内心的痛苦无法消除,再也找不到归属感。
剧集通过麦克的故事展现了战争对个人的深远影响,尤其是那些试图重新开始生活的退伍军人。战争带给他们的是无法愈合的创伤,同时社会对他们的态度充满矛盾。他们既曾是战场上的英雄,又被当成陌生人,甚至是罪犯。战争让他们背负了沉重的记忆,也剥夺了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出路,试图在破碎的世界中拼凑出一个新的自己。
麦克·康威是这部剧的核心人物。他既是战争的受害者,也是被社会遗弃的边缘人。剧中,他不仅与过去的创伤做斗争,还在现实中不断遭遇生活的困难。曾是一个正直的军人,康威在越南战争中经历了无法承受的创伤。战场上的创伤远远超过了身体上的伤害,直到他回归平民生活,这些创伤仍然无法抚平。回到家后,他找不到工作,与妻子乔尼的关系变得紧张,甚至连融入社会都变得异常困难。周围的一切都让他感到自己被世界抛弃,仿佛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康威的痛苦不仅来自战争,更来自他在“和平”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为了生存,麦克选择成为杀手,这并非出于对暴力的渴望,而是为了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他像困在黑暗中的野兽,不停地摸索,寻求一线生机。内心的冲突让他无法得到片刻的宁静。他痛恨自己成为杀戮的工具,但也无法逃脱暴力所带来的生存逻辑。尽管他渴望救赎,但每当他试图摆脱过去,战争的阴影依然如烙印般紧紧缠绕在他身上。剧集并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结局。麦克的救赎之路充满曲折,最终,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在痛苦中挣扎的灵魂。
剧中的角色经历与70年代美国的种族紧张和政治动荡相呼应。越南战争的阴影笼罩了整个国家,种族冲突和政治动荡让社会陷入深深的迷茫和愤怒。暴力事件频发,社会矛盾愈发尖锐,人们的生活充满恐惧与不安。通过历史事件的呈现,剧集将我们带回那个充满黑暗和绝望的时代。破败的宾果厅、废弃的汽车旅馆、荒凉的奴隶区,这些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阴暗面。剧中的1972年美国总统大选、慕尼黑奥运会等历史事件进一步加深了时代感,使观众不断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故事,更是那个时代无法摆脱的烙印。
尽管《夸里》有不少瑕疵,剧情节奏略显拖沓。剧集更注重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动,但某些情节因过于冗长而显得拖泥带水,可能让观众感到疲惫。对于麦克在越南的经历和大屠杀的描述也显得保守,未能深入挖掘细节,缺乏应有的震撼力。
自从《黑吃黑》完结后,我很久没见过像它那样令人过目不忘的剧集了。Cinemax随后推出的《夸里》被视为“冷门黄暴剧”,号称接过《黑吃黑》的接力棒,但当我真正观看后,发现它远没有前者那样引人入胜。它成为冷门剧并非偶然。世界警察长期参与不义之战,士兵们患上PTSD,身心俱疲,国内却不再认同他们,最终成了夹缝中的人。这是系统性作恶后个体的悲剧,难以引起同情。当剧集的核心立意无法引发共鸣时,它也就难以触动观众的心。
这是一部深刻反映战争后遗症的剧集,讲述的是那些迷失在社会边缘,挣扎在自我救赎中的人。
来源:妙看影视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