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之前迪士尼真人电影的连连扑街,所以早猜到《白雪公主》会是个大烂片,本不打算去看的。
结合之前迪士尼真人电影的连连扑街,所以早猜到《白雪公主》会是个大烂片,本不打算去看的。
直到我看见这电影在IMDB上取得了破纪录的…低分!
纵览100多年的电影史,获得1.*分的电影有多少?
你要知道,与这部《白雪公主》同期上映,想要蹭热度的山寨电影《白雪公主与七武士》也有着3.2分;
如今被钉在耻辱柱上,差点以一己之力速通中国科幻电影的《上海堡垒》在IMDB上都有4.4分!
如果烂片也有排名,那么《白雪公主》绝对荣获今年目前为止第一烂。
这反倒勾起了我的兴趣!
俗话说,节目之烂,烂过臭鸡蛋,而臭到极致就是艺术。
当年杜尚的小便池也是一种供人驻足观看的艺术品。
那么迪士尼在2025年送给我们此等浑然天成的“艺术品“,也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次品鉴机会。
“暴雪公主”《白雪公主》的选角,从公布起就争议不断。
原著记载“白雪公主皮肤纯白如雪,嘴唇赤红如血”。
而电影里的公主,则是“皮肤黑褐若泥,发型紧贴头皮”,取名“白雪”仅仅因为它出生那天在下雪……也就是说如果刮台风的话,它也可能叫“台风公主”。
然后我本以为迪士尼出色的妆造可以掩盖主角长相不足的短板,但我错了,巨大的银幕让她的缺点无所遁形,尽收眼底。
不好意思,放错了。
普通的身材比例,扁平的面部结构,向内塌陷的五官,些微佝偻的身形。
虽贵为公主,但最适合她的装束却是一身女佣制服,虽被魔镜硬说最美,但美艳程度比不过七个小矮人的性转版。
不夸张地说,主角的外形真的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我的观影体验。
每当情绪烘托到位,悦耳的歌声响起,缩在椅子里的我就要沉浸其中时,主角的一个大特写就能瞬间把我打回现实,比影院里响起的手机铃声,邻座熊孩子的哭闹还好用。
这么说并不是刻意针对女主角,这名演员之前在斯皮尔伯格的《西区故事》里就亮过相,现代妆不难看,歌唱的也挺好。
所以这次选角的问题,还有白雪公主的恶毒后妈。
盖尔·加朵的美貌够了,可这次演技却很敷衍!
之前她在《神奇女侠》就有的棒读台词问题,在《白雪公主》里是一点没改。
两小时的电影,全片第二的戏份,对角色的塑造比女主角的脸还扁平。
唯一的高光是扯着自己的破锣嗓子,向观众们倾情献上了全片最难听的一首歌。
但是,我要强调的是!
《白雪公主》的选角问题固然大,却不是成为年度烂片的关键,接下来……大的要来了!
在电影院里被尬到大叫如果你想重温格林童话中《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我建议你去看一遍1937年的迪士尼原版。
其作为历史上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不仅从此确立了白雪公主的经典形象,也一举奠定了迪士尼在动画电影领域的领先地位。
如果你只是闲着想找部电影看,我建议你再去看一遍《哪吒2》,给国产之光冲冲票房纪录。
总之我不建议任何人观看这部《白雪公主》,没错,是任何人。
从开始就一平到底的剧情,意义不明的改编,流于表面的中心思想,和无处不在的WTF时刻…
很难想象,拍出这部电影的公司,十年前曾拍出过口碑还算不错的真人电影《沉睡魔咒》。
虽然我们鼓励改编要大胆一些,但《白雪公主》删除了原故事中王子的部分,把白雪的爱情线给了一个窃贼。
两人的第一次相遇就怦然心动,而心动的原因只是因为白雪给窃贼一块土豆的时候意外碰了一下小手……难道爱情真的是皮肤类传染病吗?
然后男主全程隐身,下次出现时就极其刻意地被安排替白雪挡了一箭,同时光速快进到了一吻定情。
有一说一,我上次看见这样的狗血爱情故事还是在某个吐槽烂片的解说里。
而这种莫名其妙的桥段,在电影里比比皆是。
角色行为逻辑崩坏如儿戏,猎人因一块土豆被白雪公主感化,男主徒手扯断铁链宛如战神。
为什么白雪被喂下毒苹果这种重要桥段,没有情绪铺垫,逻辑完全不通,老奶奶上来就是一句“吃吧,为了你的父亲”?
类似桥段简直数不完。
如果这些都没能让你对《白雪公主》的烂有个清晰的认识,那么重头戏还在后面。
影片最后,在没有任何提前布置的情况下,手无寸铁的白雪以通缉犯的身份,大摇大摆的从正门走进了皇城。
而后她对着被压迫的底层人民唱了一首呼唤真善美的歌曲后,就让全城人民死心塌地的要跟自己混了,比魅魔还要逆天!
且不说一名通缉犯随意出入城门合不合理,问题是一个从小被软禁在深宫当佣人的黑皮糙妹,进城门就说自己是公主,“你们都要听我的”。
别急,事情还没完。
“战争”开始,皇后命令手下杀了白雪,白雪表示:“我记得你们所有人的名字”
然后挨个点名,被点到的立刻就被感化,扔下兵器,放弃抵抗。
糟糕的选角,稀烂的剧情,让《白雪公主》彻底成了笑话。倘若我们把时间线往回拉,以事后诸葛的视角看,你就会发现,白雪公主的失败,从一开始就是必然的。
好似截止到目前,《白雪公主》全球首周票房大暴死,已经亏得底朝天了。
不过,这也怨不得别人。
就说白雪的扮演者瑞秋·齐格勒,业务能力和长相暂且不论,在场外搞出的幺蛾子恐怕让迪士尼连绑架的心都有了。
首先她在斯皮尔伯格2021年的《西区故事》中出道,那届奥斯卡给了这片七项提名却没邀请她。
颁奖礼前夕瑞秋在X(推特)上回复粉丝留言,称自己未获邀请,只能穿运动裤和男友的法兰绒。
她委婉表达希望最后一刻能出现奇迹,亲自庆祝电影,但也接受遗憾。
粉丝为她鸣不平,折腾得奥斯卡方不安。
瑞秋出面安抚,感谢大家,表示虽失望但为电影自豪。
最终,在粉丝努力下,她成功进入奥斯卡颁奖礼。
现在,她又表示自己讨厌迪士尼的老版《白雪公主》,称其不仅故事情节怪异,里面的王子还是个“跟踪狂”,并说她饰演的新版公主不会被王子拯救,王子的戏份甚至可以剪掉。
可以说在电影上映之前,她自己就败光了所有的路人缘。
更搞笑的是,女主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支持巴勒斯坦,恰恰演后妈的盖尔·加朵是个当过兵的纯血以色列人。
于是后期的宣发活动就变成了两人的修罗场,互相看不顺眼,但是还要露出假笑,那演技比电影里可好多了!
而从制作方面来讲,白雪几乎穿了一整集的经典戏服,质感比不上漫展的Cosplay,全片最华丽的场面,是七个小矮人在矿洞当牛马。
实际上,知道《白雪公主》会暴死的不只有群众,还有迪士尼自己。
不久前,《白雪公主》首映礼被紧急取消,媒体采访规模削减,原因是为了避免舆论风暴,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颇有股早死早超生,放手摆烂的感觉。
还有这七个小矮人,影片还被侏儒症演员彼特·丁拉基抨击。
他批评翻拍版《白雪公主》落后,认为拍摄七个小矮人生活在山洞里的故事是倒退。
迪士尼回应称会修订小矮人形象,避免刻板印象,但因决定用电脑特效制作小矮人角色,导致侏儒症演员失去演出机会,引发了更多争议。
至于这次《白雪公主》真人版转折突兀、处处不合理的剧情,也和迪士尼进行的后期删改有关。
因为众所周知,在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下,导演一般没有电影的终剪权,而迪士尼创作机制的自相矛盾导致成片失控。
曾指导迪士尼2019真人版《小飞象》(也是个票房口碑崩坏之作)的蒂姆·伯顿在自传中说到:
迪士尼的矛盾之处在于,他们一方面希望你成为艺术家,另一方面却要求你像没有个性的流水线工人一样工作,仿佛有个小人在大脑里指挥你同时扮演两种角色。这一次,显然是后一种情况在起作用。
而当公主沦为流水线零件,这场魔镜映照的早已不是童年美梦,而是好莱坞在自我解构中崩坏的尘埃。
来源:凝雪与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