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们,今天必须得跟大家唠唠一部超有料的英剧——《混沌少年时》。上线登顶网飞收视冠军,烂番茄99%,IMDb8.4分,豆瓣评分一路涨到8.8分。你们能想象吗?一个13岁的小演员,扛起了整部剧的大梁,围绕着“未成年杀人犯”这么沉重又刺激的主题,展开了一场让人揪心
家人们,今天必须得跟大家唠唠一部超有料的英剧——《混沌少年时》。上线登顶网飞收视冠军,烂番茄99%,IMDb8.4分,豆瓣评分一路涨到8.8分。你们能想象吗?一个13岁的小演员,扛起了整部剧的大梁,围绕着“未成年杀人犯”这么沉重又刺激的主题,展开了一场让人揪心又深思的故事。当下,未成年犯罪问题备受瞩目。此剧仿若一把手术刀,精准剖析背后复杂的社会背景与难以捉摸的心理问题。接下来,咱就一起深入这部剧,看看它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混沌少年时》一共就4集,故事始于凌晨6点的破门抓捕行动。十三岁小男孩杰米·米勒因涉嫌刺死同班女生凯蒂,旋即被警方带走。全剧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从首集警局审讯到终局家庭崩坏,观众如同站在上帝视角亲历整个案件:
第一集:警局72小时
从破门抓捕到DNA采样,冷色调镜头记录警方机械化办案流程。杰米反复哭喊"我没杀人",却在看到停车场监控时突然沉默——视频中他持刀捅刺的身影与乖巧形象形成撕裂
第二集:校园生活的另一面
警察走访学校发现惊人生态:杰米手机里存满厌女网红安德鲁·泰特的暴力言论,课桌刻着"incel(非自愿独身者)"字样。同学间流行用表情包传递霸凌暗语,教师却对"红蓝药丸""二八法则"等网络黑话一无所知
第三集:家庭废墟
在狭小评估室里,心理医生与杰米展开认知博弈。这个沉迷《使命召唤》的少年,能精准复述法律条文却不懂"死亡"的真正含义。他将杀人视为"清除不尊重自己的猎物",如同游戏里击杀NPC
第四集:血色真相
镜头缓缓推进杰米的家中,只见父母正在激烈地争吵,彼此都在推卸责任。父亲曾遭受家暴,便以为不打孩子即为好父亲;母亲则沉溺于社交软件,对儿子浏览暗网之事竟浑然不知。冰箱上贴着"年度模范家庭"奖状,与满屏未读的学校警告短信形成讽刺对照
剧中的紧张刺激不仅仅体现在犯罪案件的侦破过程中,更体现在对主角内心世界的挖掘上。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他的内心到底藏着怎样的痛苦和挣扎?这些问题就像钩子一样,勾着观众不断地去探究。每一集都有新的反转,每一个反转都让人惊叹不已。有时候,你以为你已经接近真相了,可下一秒,剧情又会给你一个狠狠的耳光,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判断。
就拿其中一集来说,警方以为找到了关键证据,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可就在大家都以为案件即将告破的时候,新的证据却又指向了另一个方向。这种剧情跌宕起伏,恰似乘坐过山车一般,令观众的心始终悬于半空。并且,剧中对犯罪现场的描写逼真至极,紧张氛围浓郁得让人深陷其中。你能感受到警察破案时所承受的压力,亦能体会到受害者家属的痛苦与愤怒。
不得不说,这部剧能这么成功,这位13岁的小演员功不可没。在娱乐圈,童星不少,但能像他这样把角色诠释得如此深刻的,真的不多。他用自己稚嫩却又充满力量的表演,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未成年杀人犯。
在剧中,他时而眼神凶狠,让人不寒而栗;时而又眼神无助,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无奈和痛苦。这种复杂情感的切换,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一个13岁的孩子。他把这个角色的矛盾和挣扎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痛恨他犯罪行为的同时,又忍不住对他产生一丝同情。
比如说,有一场戏是主角在审讯室里的独白。他耷拉着脑袋,声音发颤地诉说自己犯罪的根由。那声音中满溢着悔恨与自责,听闻者无不为之揪心。小演员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到位,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孩子的表演。他就像一个成熟的演员一样,用自己的演技征服了观众。
并且,剧中与其他演员的对戏也是非常不错。和老戏骨们对戏,他丝毫没有怯场,反而表现得非常自信。这种自信不是来自于他的年龄,而是来自于他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对表演的热爱。这个小演员,在演艺之途上,未来必定会有更为卓越的表现,此点毋庸置疑。
1. 家庭环境的恶劣:《混沌少年时》中,诸多未成年罪犯背后皆有破碎家庭。有些孩子成长于争吵不断、家暴频发的家庭,无法感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情感缺失致使他们易在外界寻求刺激和认同,进而走上犯罪道路。例如剧中某个少年,父母离异后各自组建新家庭,对他不闻不问,他只能在街头游荡,最终被不良团伙利用参与盗窃。
2.学校霸凌现象:学校本应是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但剧中呈现了严重的霸凌问题。霸凌者欺凌弱小同学,不止对人身的伤害,还在精神上进行折磨。被霸凌的孩子长期处于恐惧和压抑之中,心理逐渐扭曲,可能会采取极端的方式进行反抗,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3.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剧中描绘的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繁多,诸如毒品交易、帮派斗争等情形屡见不鲜。未成年人不管身体还是思想都不成熟,很容易受到不好因素的影响。一些少年为了获取金钱或在帮派中获得地位,参与到毒品运输、抢劫等犯罪活动中。
未成年犯罪与社会环境存在必然关联。《混沌少年时》深入探究了此点,使我们得以洞悉未成年犯罪背后潜藏的社会问题。
首先,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剧中,主角的家庭可以说是支离破碎。父母长期争吵,对他缺乏关爱和教育。于这样的家庭环境里,他无法感受到温暖与安全感,内心也渐渐趋于冷漠、叛逆。这就像一颗种子,在不良的家庭土壤中慢慢发芽,最终可能会长成一棵罪恶的树。
其次,社会不良风气亦会对未成年人产生极大影响。大家可以去看看现在孩子们手机里都有些什么,暴力游戏、擦边直播、网络赌博,比咱小时候玩的玻璃弹珠危险百倍。剧中就有一些情节反映了这一点,主角手机屏保是血腥游戏截图,锁屏密码居然是犯罪日期。您别不信邪,去年某直播平台数据曝光,00后用户人均每天刷2.6小时暴力内容。这哪是刷视频啊,简直是给心里种恶苗。
此外,学校教育亦存在若干问题。部分学校也是只注意学生的成绩,却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置之不理。在这种教育体制下,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最终可能会导致他们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除了社会背景,未成年人的不健全的心理也会造成他们犯罪的。《混沌少年时》对这一点的刻画非常细腻,让我们看到了未成年人内心世界的复杂和脆弱。
青春期乃一个人心理变动最为剧烈之时期,未成年人于此时会遭遇各类心理压力与困惑。他们渴求独立,希冀得到认可,却又欠缺充足的能力与经验。处于这种多变的心理状态下,他们极易产生逆反心理与极端情绪。剧中的主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在家里又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内心的委屈和愤怒无处发泄,最终只能通过犯罪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并且,部分未成年人还会得抑郁症、焦虑症之类的心理病。这些心理障碍会影响他们的认知和行为,让他们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剧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主角是否有心理障碍,但从他的行为和表现来看,他的心理状态肯定是不健康的。
另外,所谓的好朋友也会产生一些影响力。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往往喜欢与同龄人玩耍,且很容易受到同伴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的影响。如果他们身边的同伴存在不良行为,难免会跟到学习,从而在不知不觉下走上犯罪。
看完《混沌少年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剧情的感慨和对未成年犯罪问题的关注上,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预防未成年犯罪。这不仅仅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从家庭方面来说,父母要给孩子营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孩子的成长需多加关心,切不可仅仅聚焦于学习成绩,心理健康亦不容忽视。对孩子而言,二者皆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应得到我们的密切关注。要和孩子经常交谈,了解他们生活学习情况,让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诉父母。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要及时帮助他们正确分析问题,找到问题所在,正确地解决它。
学校方面也要加强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要开设相关的课程和讲座,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欺凌等不良行为的监督与整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境。
社会应营造健康、积极的社会氛围。应强化对网络、媒体等的监管力度,以削减不良信息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影响。要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社会要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娱乐和学习场所,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远离不良诱惑。
要说这剧给我的最大震撼,倒不是那些犯罪场景,而是每个角色眼里的光。施害者眼里的混沌、受害者家属眼里的绝望、警察眼里的疲惫,拼凑出的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青春浮世绘。《混沌少年时》这部英剧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未成年犯罪这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来源:阿宝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