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工作细胞漫画竟然改编成真人电影了,更没想到的是,它还能让人看得又燃又感动?靠着惊艳的视觉效果、扎实的科普内核和演员的精准演绎,成功圈了一波粉。今天就来聊聊,这部片子到底好在哪儿。
谁能想到,工作细胞漫画竟然改编成真人电影了,更没想到的是,它还能让人看得又燃又感动?靠着惊艳的视觉效果、扎实的科普内核和演员的精准演绎,成功圈了一波粉。今天就来聊聊,这部片子到底好在哪儿。
特效靠谱,不拖后腿
电影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它对人体微观世界的呈现。红细胞在血管里穿梭,白细胞与细菌厮杀,血小板忙着修补伤口……这些原本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场景,被电影用特效放大成了震撼的视觉奇观。
尤其是白细胞和细菌的战斗场面,动作设计干净利落,配合高速剪辑和动态光影,简直像在看一部科幻动作片。更绝的是,电影还用了7500名群演来模拟细胞群的运动,密密麻麻的“细胞人”在血管里流动,既壮观又带点诡异的真实感。
不得不说,导演是真舍得烧钱,硬是把科普片拍出了好莱坞大片的质感。导演也毫不吝啬对原著漫画的喜爱,很多大场面也是照搬漫画里面的样子,砸钱砸人,只要求能达到100%的类似效果,这样的努力,不但是原著党喜欢,路人也喜欢。
生动有趣,原版还原
电影最厉害的地方,是它把漫画上静态的故事拍成了生动鲜活的动态。比如,红细胞在肺里迷路时遇到的场景,肺叶在一闪一闪的缓慢舞动,瞬间让人理解它的功能;血小板用纤维蛋白修补伤口的过程,则被拍成了小朋友齐心协力“搭积木”的感觉,既萌又直观。
这要是所有生物老师这么讲课,那应该就没有学不会的生物课了吧。电影甚至偷偷塞了不少冷知识,比如NK细胞情绪越激动战斗力越强,辅助性T细胞像个冷静的指挥官……这些细节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细胞的功能,寓教于乐。
最妙的是,电影还通过一对父女的对比,暗示了不健康生活对细胞的伤害——老爸抽烟喝酒,体内细胞苦不堪言;女儿规律作息,细胞们干劲十足。这种对比式的拍摄手法,比干巴巴的说教管用多了。
演员加分,形似神似
选角绝对是这部电影的加分项。佐藤健演的白细胞,一身白衣配上冷峻眼神,利落干净的打戏,活脱脱一个“细胞界浪客剑心”;永野芽郁的红细胞则憨憨的,迷路时一脸懵,运送氧气时又格外认真,让人忍不住想给她加油。
芦田爱菜饰演的“健康少女”和阿部隆史的“颓废老爸”也贡献了精彩对手戏。尤其是老爸体内细胞集体抗议的桥段,既搞笑又扎心,仿佛在说:“你再熬夜,我们可就罢工了!”
值得一提的是,演员们为了演好细胞,还专门研究了生物知识。佐藤健在采访里说:“白细胞其实没有感情,但导演让我演出‘守护者’的感觉。”这种细节上的较真,让角色更有说服力。所以,电影虽然是漫画改编,但演员让漫画人物更加的灵动了。
看完电影,对自己好点
不过电影最打动人心的,是看完会让观众意识到,在你的身体里,有37万亿个细胞在为你拼命。以前熬夜毫无负罪感,现在一想到红细胞还在加班,是不是就想立马关手机睡觉。对这些细胞好一点,就是对自己好点。
电影里有一幕特别催泪:当身体主人受伤时,无数细胞前赴后继地修复伤口,哪怕牺牲自己。这种“无声的奉献”,这种情感真的不会让你下决定戒烟、少喝奶茶、规律作息吗。毕竟,谁忍心辜负这些小家伙的努力呢?
说到底,《工作细胞》真人版成功的原因很简单——它既满足了观众对视觉爽片的期待,又悄悄塞了一颗“珍惜健康”的种子。这样的电影,值得推荐!
来源:我是故小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