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22日,坎耶·韦斯特自掏2500万美元,拍摄了一部所谓的“艺术电影”《比安卡》,在洛杉矶某仓库举办首映。
这对“疯癫夫妇”,到底还能折腾出什么?
2月22日,坎耶·韦斯特自掏2500万美元,拍摄了一部所谓的“艺术电影”《比安卡》,在洛杉矶某仓库举办首映。
现场300人蜂拥而至,所有人都想看看这位30岁嫩妻比安卡,到底在片子里裸成了什么程度。
结果电影一放完,全场沉默三秒,然后集体炸锅:
“这就是2500万的艺术?”
“这不是行为艺术,这就是行为x情吧?”
“坎耶是疯了,比安卡是认真的?”
从格莱美的“裸身闹剧”,到这部“裸体实验电影”,坎耶和比安卡这对夫妇的操作,已经不能用“博眼球”来形容了,简直是以身试法。
首映现场,比安卡真的“全裸”了?
据现场观众爆料,《比安卡》全片充斥着比安卡赤身L体在地上翻滚、瘫坐、扭动的画面,
导演瓦内萨声称这是用身体诠释建筑与艺术”,但观众看完只觉得:
“啥艺术?我只看到S情!”
而坎耶本人,则是一身黑衣、戴着面罩,带着一个神秘“酷似比安卡”的女人进入影院,结果电影一散场,女人没了,坎耶一个人出来挨骂。
这场首映会,像极了坎耶夫妇的一贯作风——制造话题,吸引注意,再冷处理,让大众自己吵。
但这次,网友们不买账了。
比安卡究竟是“被操控”,还是“自愿营销”?
从去年格莱美红毯比安卡被迫脱衣,到这部电影公然展现她的“L体美学”,坊间一直有两种声音:
一种认为比安卡是受害者,被坎耶疯狂控制,甚至有点类似“软禁”。
另一种认为比安卡是共犯,她自己也很享受这场流量盛宴。
毕竟,她从一个建筑师,一跃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裸身名媛”,连她的妹妹安吉丽娜都开始复制她的风格,试图出道。
更有知情人士爆料:
比安卡曾因坎耶的反犹言论试图划清界限,但最终还是选择合作,因为——她离不开这场名利游戏。
所以,她是“受害者”,还是“高级流量玩家”,谁也说不清了。
“假离婚”炒作,婚姻成了生意?
去年,比安卡和坎耶的“离婚传闻”闹得沸沸扬扬,结果没多久,两人又在日本被拍到偷偷约会,社交媒体上的互动也被清空又恢复。
这次电影上映前,又有消息称他们已经分居,但比安卡依然愿意为坎耶的电影站台。
这操作,像极了娱乐圈惯用的“离婚炒作”:
先放出婚姻危机消息,引发热议,再借机推出新作品,最后来个“复合”大戏,把热度拉满。
但这次,观众真的累了,甚至开始怀疑:
“这两人结婚,到底是因为爱情,还是因为利益?”
这对疯癫夫妇,已经从最初的“猎奇话题”,彻底变成了全民嘲讽对象。
“比安卡要名要利就别装受害者。”
“坎耶用2500万证明自己是个油腻直男癌。”
“这波操作,连卡戴珊家族都自叹不如。”
更可怕的是,坎耶的疯狂言论+比安卡的“裸身营销”,已经引起主流圈层的抵制:
坎耶的经纪公司直接解约,演唱会被取消,损失超2亿美元。
比安卡被品牌撤资,成了“负资产”,连前妻金·卡戴珊都公开划清界限。
犹太社区发起AI抗议视频,斯嘉丽·约翰逊怒斥他们滥用肖像权。
这场闹剧,已经从“流量游戏”,变成了社交死亡现场。
疯癫夫妇的终局,是监狱还是流量坟场?
目前,坎耶正面临“歧视与骚扰”诉讼,可能在4月底出庭,比安卡也被前员工爆出曾发送种族歧视信息,很可能也会被起诉。
他们的这场“名利游戏”,已经快要演不下去了。
毕竟,观众的耐心是有限的,流量的寿命也是有限的。
从格莱美脱衣,到仓库裸身电影,他们一次次试图突破大众底线,但现在来看,他们已经把自己作到尽头了。
有网友甚至预言:“下一个热搜,可能是坎耶比安卡的《监狱风云》。”
坎耶用2500万美元,拍了一部“裸体行为艺术”,但观众只看到了他和比安卡的流量焦虑。
这对夫妇的每一步操作,都像是精心策划的真人秀,而他们的人生,也真的成了一场“现实版楚门的世界”。
但问题是,观众已经不想再看下去了。
来源:白露文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