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想,现在的我们当可以悄然进入基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世界了。在此我首先要谈的是基斯洛夫斯基的《情诫》。此前我已然说过《十诫》乃是基氏之十部电影的总称,也就是说是基氏十部涉关“十诫”的系列电影的总冠名,但它又是以十个不同的叙事主体单元组成的。在我看来,它们也是基氏此
斌按:疫情期的最后一年,因窝在家闲着没事,便将因特殊原因被迫下架的,我在"喜马拉雅"上的60堂电影课语音托友人转换成了文字,继而开始了试着进行文字的修正,以便促其更适合于出版之书稿。
现已改完了"中国电影篇""日本电影篇",而目下,则仍处在在"欧美电影篇"的修改中。
基斯洛夫斯基的电影《情诫》(包括《杀诫》)是我极喜的哲学电影,所以每当我向人介绍电影时均会提及它,自然,60堂电影课此片亦也是不可或缺的。
上午趴电脑改了以下进入正题前的一开头,现先在我公众号上展示一吧。
此前,我重点介绍了基斯洛夫斯基这个人,捎带脚地还抽象概括了一下他的电影风格与特征,基调与氛围,以及《十诫》的哲思理念。
我想,现在的我们当可以悄然进入基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世界了。在此我首先要谈的是基斯洛夫斯基的《情诫》。此前我已然说过《十诫》乃是基氏之十部电影的总称,也就是说是基氏十部涉关“十诫”的系列电影的总冠名,但它又是以十个不同的叙事主体单元组成的。在我看来,它们也是基氏此生最经典的电影。
《十诫》之后,基斯洛夫斯基又拍摄了其它几部颇具影响的杰出电影,比如《红》《白》《蓝》,以及《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等等。尽管如此,我依然认为在基氏所有已见的电影中,最出类拔萃的仍然是《十诫》,尤其是《十诫》中的第五诫与第六诫,亦即《情诫》与《杀诫》。
关于《情诫》与《杀诫》,它们分别还是另一译名,即《杀人短片》和《爱情短片》,或者叫《杀人的故事》《爱情的故事》,在此,我们还是姑且将它们简称为它们最原始的名目——《情诫》和《杀诫》。
我又绕了一圈,现在还是让我们回到此堂课程的正题,先来说说“十诫”中的《情诫》。
《情诫》,顾名思义,我们其实颇容易从此片名中了然它是一个与情感有关的故事,但是,当片名又嵌上了颇为刺眼的“诫”字时,似乎又在隐约地意味着即便其涉关人之情感,但在其中亦也在为这份情感赋予了某种界限,而这个界限,乃是以“诫命”的名义予以训示的。
不错,在以上帝诫令形式规定的道德世界里,衪是这样告诉希伯莱子民的:你不可奸淫,此为十诫中的其中一诫。把“你不可奸淫”之诫令的神圣性施加在上帝的希伯来子民身上后,这时,我们需要再来看看,哲学导演基斯洛夫斯基将以什么样的方式,以此诫令之形式来探讨关于世间人之爱和关于人的男女情感世界的。
因为“奸淫”之语句虽为殊为强烈的否定之词,可倘若一旦剥离了这个语句的否定意味,那么,它当然就明确指向了人的情感行为。在此,基斯洛夫斯基只是以一窥视者般的身份在一旁悄然观看——走出了古代世界的现代人,又该如何看待源自上帝的此一神圣诫令,或者说缘自上帝的道德训示。
《情诫》所隐含的道德主题,倘若我们用一相对通俗一点儿的话语来表述的话,那就是——人,缘何而爱?是的,这个疑问句,乃是以问号的形式做结的。
爱情,或者说,关于男女间的暧昧情感,古往今来,几乎所有古老的文学经典都在一而再地咏叹她,赞美她,亦或为之流泪、伤感和叹息,甚至一而再地试图探索她所深具的神秘奥义。必须说,男女之爱,似乎是个永恒不解之谜。人类创世以来,似乎一直在试图索解她的存在奥秘,却又无法获取其终极的确定性答案。是的,她不就是一个如同古希腊悲剧中的“斯芬克斯之谜”吗?
那么,是这样的吗?在此,我们可以用一反题来论证它的存在之谜:自从人类有了文学这种叙事形式之后,爱情就是此一艺术表述形式的永恒母题。人类一而再地抒写爱情,不同形式的爱情,生生不息,如长河般奔腾不息,但依然无法穷尽这个文学母题,它依然诱惑着后来者不停歇地去探寻她的深在奥义,但依然没有最后答案。
这种现象又说明了什么?仅仅说明了爱情乃是一个没有答案的答案?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认为她必定是有答案的,但寻觅到最后蓦然惊见竟然没有答案。在这种面对爱情命题的思考与探索,和涉关此一命题的未可确知之间,神秘般地促成了文学创作者永恒的创作冲动,与此同时亦唤醒了作家们巨大的,犹如火山熔岩般的求索热情。
爱情在作家乃至艺术家们生生不息的话语中,近乎成了一既高高在上的形上之抽象命题,同时又是一形而下之异彩纷呈的现象展示与具象描绘,或叙述。记得我曾经读过一本书,书中说,有一位西方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他在纵览了古往今来的大量的诗词歌赋后发现,如果你想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概括、描述和总结它们的唯一主题的话,那么,它们无非持续不断地在说着三个字。三个什么字呢?
这三个字就是:“我爱你!”
“我爱你”,在《情诫》中,毋庸置疑,它所涉及的主题倘若我们通俗点说,那就是:“我爱你”。但是它的“我爱你”,和我们通常所看到的那些文学作品中的“我爱你”又是截然不同的, 设若同一了,那也就不会是作为哲人导演基斯洛夫斯基的作品了。可以说,这也恰恰是基斯洛夫斯基作为一名艺术家的不朽之处。
在《情诫》中,导演基斯洛夫斯基运用了一种别出心裁的叙镜方式,出乎人意料地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凝视目光(电影中的望远镜,乃是此“目光”其中的一个符号代码)。假设我们没有倚靠或借助于基斯洛夫斯基的这种特别的目光,我们是不可能看到、或者说观察到、或者干脆说思想到在他镜头下发生悄然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仿若又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貌似庸常的爱情现象。但是这些现象一旦诉诸基斯洛夫斯基哲人般的镜头,那么,看似熟悉的那些“庸常”瞬间又变得不太一样了起来,而且,亦将我们不知不觉地引入到了一种沉思之境。
2025年2月6日
来源:柯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