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驻华使馆最近可谓是操碎了心,直接给中国消费者打了个预防针:正儿八经的俄罗斯国家馆,可不是街边随便开的那些店。这波俄罗斯风刮得有点猛,从北上广深到二三线城市,甚至连县城都能看到俄罗斯商店的身影。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经冒出了3400多家俄货相关
俄罗斯驻华使馆最近可谓是操碎了心,直接给中国消费者打了个预防针:正儿八经的俄罗斯国家馆,可不是街边随便开的那些店。这波俄罗斯风刮得有点猛,从北上广深到二三线城市,甚至连县城都能看到俄罗斯商店的身影。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经冒出了3400多家俄货相关企业,比去年同期蹿升了26%,这增长速度堪称坐火箭。这些店铺可都是有备而来,店面装修必配俄罗斯国旗三色,门口还得竖个大熊当门神。货架上从伏特加到大列巴,从巧克力到奶粉,一条龙服务应有尽有。但这些店铺看着像模像样,可真实性却让人直犯嘀咕。使馆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喊话:有些店铺打着俄罗斯的招牌,卖的却是李鬼货,质量更是差强人意。
这种现象不仅让正经做俄货生意的商家叫苦连天,也让消费者买了不少假把式。一些店铺为了赚快钱,甚至不惜挂羊头卖狗肉,把国产货贴上俄文标签就往外卖。这波俄货热来得快去得也快,从遍地开花到被监管部门盯上,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老话:富贵险中求,但求财不能太急。俄罗斯商店这波淘金热,看上去门槛不高,30万就能开张,还号称日进三万六。不少商家被这诱人的数字给迷了眼,跟打了鸡血似的往里冲。甚至有些人为了赶春节前这波财,连门店选址都不走心,直接搞快闪店,拿泡沫板一围就开业了。商场里的俄罗斯店铺就跟雨后春笋似的,前脚刚围上围挡,后脚就开业迎客。品牌方使出浑身解数招商,连加盟费都免了,就差直接喊来就送钱。
有的店铺吹嘘22天就能回本,这收益率都快赶上印钞机了。可这生意细琢磨起来全是套路。卖的东西动辄翻三四倍价格,9.9元的饼干硬是标到28块。更离谱的是,这些店铺卖的都不是日常必需品,顾客来一次新鲜,哪还有二次?连锁品牌压根就没考虑复购的事,就想着割一波韭菜就跑。更糟心的是,大部分开店的品牌连最基本的特许经营备案都没有。搞得跟地下工厂似的,连个正经营业执照都拿不出来。招商的时候吹得天花乱坠,可实际上连直营店都没开过,纯属拿加盟商当实验品。商业模式说白了就是个空中楼阁,看着漂亮,其实全是镜中花水中月。这种一锤子买卖的路子,迟早会被市场教做人。
市面上这些俄罗斯商品店,真假难辨得跟抓迷藏似的。明面上打着俄罗斯国家馆的招牌,实际上有五分之一的商品都是国产货色。那些号称纯俄制造的香肠、面包,其实都是东北的作坊生产的。这些店铺玩了个障眼法:俄罗斯进口的商品价签上明晃晃写着产地:俄罗斯,本土生产的就干脆把产地栏晾在那儿。消费者要不仔细看,还真给忽悠过去了。有些商家更是花招百出,在俄罗斯注册个空壳公司,就敢说自家是正宗俄货。上海市场监管部门一查,直接给这些店铺来了个当头棒喝。47家店铺排查下来,问题可真不少。有的连个营业执照都没有就敢开张,有的打着国家馆的旗号招摇撞骗。这下可好,直接被勒令停业,立案调查。
这些店铺看似打着中俄贸易的幌子,实则是在钻法律空子。一些拿不出进口许可的肉制品,愣是往俄罗斯制造上靠。有的甚至玩起了委托生产的把戏,产品从福建造,经销商在绥芬河,就敢往俄罗斯货上贴。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不仅糊弄消费者,还在给整个行业抹黑。在这个俄货泛滥的市场上,消费者想要火眼金睛辨真伪,还真得有点门道。最基本的一招就是看条码,俄罗斯正品都是46开头,要是看见69开头,那就是国产货无疑了。不过这招也不是百试百灵,市面上有些李鬼也学会了玩数字游戏。产品包装上的委托二字就是个信号弹,但凡看见这俩字,十有八九是国内代工生产的。
有些商家玩得更高级,搞个俄罗斯远东发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当委托商,实际生产地却在泉州,这种挂俄罗斯羊头卖福建狗肉的把戏,着实让人哭笑不得。价格也是个重要风向标。同款商品,实体店动辄比电商贵上两三倍。同一个光头饼干,电商卖15块,到了实体店就变成了28块。这种天上地下的差价,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些店铺的良心到底在不在。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时要留个心眼,别被店铺里那些俄文标签和熊标识给迷了眼。与其贪图个新鲜,不如货比三家,看清楚产地信息再下手。毕竟在这个李鬼遍地的市场上,多一分谨慎,少一分上当。
来源:睿智的八挂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