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我们一同探索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金币灰黄》,这是一部时长165分钟的伊朗影片,由才华横溢的导演赛义德·鲁斯塔伊执导,它以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为蓝本,深刻剖析了伊朗社会中存在的性别偏见、男性主导文化、经济波动及家庭矛盾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议题。
今天聊聊电影《金币灰黄》。
片名 برادران لیلا / Leila's Brothers / Baradaran-e Leila(2022),别名 藏金风暴(港) / 莱拉兄弟(台)。
今日,我们一同探索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金币灰黄》,这是一部时长165分钟的伊朗影片,由才华横溢的导演赛义德·鲁斯塔伊执导,它以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为蓝本,深刻剖析了伊朗社会中存在的性别偏见、男性主导文化、经济波动及家庭矛盾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议题。
初次接触到《金币灰黄》这一片名,或许会感到一丝意外,但细细品味之下,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巧妙的文字游戏,旨在微妙地讽刺那些表面光鲜实则空洞的事物。“金币灰黄”在这里被赋予了一层讽刺的色彩,远比其原名《莱拉的兄弟》更加富含深意,激发观众深入探究背后的寓意。
影片围绕莱拉及其四位兄弟的日常生活展开叙述。在一个物质匮乏的环境下,他们的父亲埃斯梅尔,性格顽固且深受传统观念影响,执着于维护家族荣誉,宁可挥霍金币于婚礼炫耀,也不愿将财富用于改善家庭状况或孩子们的未来教育。他的个人野心,不惜以牺牲家庭幸福为代价,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因素。
莱拉,这位已届四十仍未婚的大龄女性,是这个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支柱。作为唯一的女性成员,她默默肩负起照料全家的责任,然而她的辛勤劳动往往被视为理所当然,难以获得应有的重视。影片中弥漫着家庭间的纷争与经济上的困顿,莱拉与兄弟们面临着沉重的负债与生活的压力。在寻求出路的过程中,莱拉提议通过购置店铺来扭转家庭命运,但内部的摩擦与外界的经济逆风,使得他们的财务状况愈发严峻。
莱拉与兄弟们同处一室,相互依存同时又互相消耗。埃斯梅尔的形象,正是父权体制下的典型代表,刚愎自用且自私至极,眼中只有个人的荣耀与地位,对家庭成员的需求视若无睹。莱拉,则是坚强智慧的化身,渴望凭借自身的力量改写家族历史,无奈现实的壁垒屡次阻挡她的前行。至于她的兄弟们,个性迥异:有的怠惰不堪,有的能力有限,更有甚者贪得无厌,但他们共同的特点在于缺乏自立门户的本领,唯有依靠莱拉的供养,这份畸形的共生关系令人心酸。
通过一系列不幸遭遇与激烈冲突,影片揭开了家庭成员间盘根错节的情感纽带与矛盾纠葛。在这幅画卷的背后,是对伊朗社会深层次批评的展现:性别不平等待遇、经济不稳定局势、阶层鸿沟扩大,以及父权制度的压制与传统价值观念的固化,逐一浮出水面。2022年的戛纳电影节见证了此片的全球首映,随之而来的是导演面临的半年牢狱之灾。
埃斯梅尔的行为令人费解,或许越是没有真才实学之人,越倾向于追逐虚妄的名声。他是父权体系的坚定拥护者,顽固而自我中心,全然不顾家庭成员的感受与需求。在他眼里,莱拉与兄弟们的福祉不如他个人颜面重要,他毫不犹豫地挪用家庭积攒的资金,只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种短视与愚蠢,不仅伤害了亲人的感情,也是社会进步道路上的一大障碍。埃斯梅尔的选择,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出自私与无知如何在家庭结构中滋生蔓延。
《金币灰黄》探讨的主题广泛存在于社会各角落,无论是伊朗还是世界其他地方,家庭破裂、贫困问题与父权主义的影响仍旧是人们普遍面临的心结。影片生动描绘了伊朗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及男性权威过度膨胀的现状,在这个特定家庭中尤为凸显。女性在此类环境中常被边缘化,仿佛只是附庸的存在,缺乏基本的话语权。莱拉,作为家族中唯一的成年女性,背负过重的职责却始终未获应有尊敬。她既需关照双亲晚年生活,又要负担起四名无所事事兄弟的衣食住行,自由选择的权利对她而言遥不可及,只得默默承受家庭重压与社会偏见的双重打击。即便莱拉具备主角光环,展现出强烈自主意识与反叛勇气,在父权统治下,她的奋斗似乎总是徒劳无功。她无私奉献与不懈抗争,非但未能赢得家人认同,反倒遭受责难与误解。相比之下,她的兄弟们虽身处逆境,却依然享有男性特权带来的庇护。这种性别失衡不仅是单一家庭的悲哀,亦反映了整体社会的病态。
贫困是触发家庭纠纷的重要诱因。莱拉与兄弟们挣扎在社会底层,面对就业难题、财政紧缩与生存挑战。莱拉曾设想通过创业途径改变命运轨迹,遗憾的是,由于资金短缺与实战经验缺失,该计划受到父亲无情嘲笑。与此同时,兄弟们忙于求生,犹如迷途羔羊般茫然无助,最终陷入更为棘手的困境。贫穷不仅仅导致他们在经济层面捉襟见肘,同时也考验着人性的最低限度。迫于生存压力,莱拉的兄弟被迫做出某些违背伦理的抉择,诸如诈骗、赌博乃至盗窃。尽管在绝望境地中此类行为情有可原,但仍令人痛心疾首。贫困剥夺了他们自主选择的机会,同时扭曲了内心的价值取向。
伊朗家庭悲剧的缩影,
性别与贫穷双重苦楚。
来源:妙看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