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刷《海上钢琴师》,终于明白人生的这3个真相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2-02 08:00 1

摘要:是的,找不着意义,不知道工作是为了什么,又或者在焦虑和迷茫中,频频内耗浪费太多时间,已成为太多人的“痛处”。

许倬云老先生在接受《十三邀》节目的采访时,说:

“现在世界全球性的问题是人找不着目的,找不着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于是无所适从。”

是的,找不着意义,不知道工作是为了什么,又或者在焦虑和迷茫中,频频内耗浪费太多时间,已成为太多人的“痛处”。

为此,有网友曾给出建议,如果你正深陷虚无主义中,不妨去看《海上钢琴师》,看完你会觉得被救赎。

的确,《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值得一刷再刷的好电影,看懂了这部电影,你就明白了人生的3个真相。

01

出身给不了你的,可以靠自己获得

电影主角1900,出生不久就被父母抛弃在一艘豪华邮轮上,后来被好心的锅炉工丹尼收养。

邮轮上等舱位于船体最高层,那里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往下是二等舱、三等舱、厨房,最下层则是肮脏忙乱的锅炉房,1900就跟养父丹尼生活在这里,不被允许去到船舱上面。

这艘邮轮就是现实社会的缩影,界限分明,等级森严。庆幸的是,哪怕生活在阶级如此鲜明的环境,1900仍然从丹尼那里得到了满满的爱和呵护。

后来,丹尼意外去世,船长要送1900去孤儿院时,才发现他能弹得一手好琴,于是他用精彩的演奏,为自己赢得留在船上的机会。

原来,他早已知道有这一天,所以一直在一等舱无人之时,自己偷偷练琴,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最终,1900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踏进梦寐以求的上等舱,并且凭借精湛的演奏,一次次嬴得了船上观众的无限表扬和赞美,从此名声大噪。

有人说,你的出身决定了你的一生,1900却告诉我们,很多出身给不了的,靠自己仍然能获得。

尽管处于社会最底层,没有光鲜亮丽的身份地位,可1900却找到属于自己的天赋,通过持续地练习,用琴声和精彩的演奏,赢得留在一等舱的机会。

世上千千万万人,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也不可能有那么多背景、关系,很多时候只有靠自己努力,争取机会,掌握命运。

当你找到自己的价值时,也能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梦想之余又能得到所有人的尊重。

02

从困难中获取力量,而非与之对抗

Max刚上船不久,由于经受不住风浪的颠簸,开始呕吐。 这时,1900出现在他的面前,并邀请他一起坐在琴凳上演奏。

从最开始对天旋地转的不适应、恐惧、排斥、想退缩,到跟随1900的节奏慢慢进入演奏状态,再到慢慢寻找船体摆动的规律、感受大海的起伏开始沉浸自己的表演,Max终于克服对大海的恐惧,完成了自己人生中一次特殊的表演。

试想一下,如果Max一直跟大海较劲、对抗,不仅会呕吐不止,可能也就抓不住在邮轮上做小号演奏者的机会。

庆幸的是,他在1900的帮助下,克服了克服了对邮轮颠簸的恐惧,反而借机为自己找到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

每个人都有需要跨过去的坎儿,想要踏平这些坎,不能逃避、不能与之生硬对抗,而是要正视它们进而在想法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力量。

曾经,我是一个极度敏感的人,这种敏感让我自卑,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为人处世,我都觉得自己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哪怕遇到别人的夸赞我也会觉得别人只是随口说说罢了,只要对某人某事产生一丁点敏感的情绪,就会一直责怪自己,无法接纳自我。

慢慢地,我越来越认定这种高敏感是我成长路上的巨大绊脚石,特别是在钝感力越来越流行的当下,我更加讨厌和排斥自己的高敏感。

直到我开始接触心理学,才渐渐发现高敏感不一定就是不好的代名词,相反,因为高敏感,我会拥有更强的同理心,能更加捕捉周围人的喜怒哀乐,而这些恰恰就是我进行写作的优势。

慢慢地,我开始不再排斥自己的这种敏感,试着将“高敏感”放到有用的地方,比如写文章、找选题,抓痛点,让它成为我写下更打动人的文字的利器。

有时候,遇到困难,越对抗越无法拿到想要的结果。不如,试着换个思路,找到突破口,也许就会发现所谓的“困难”也蕴藏着大把的机会。

03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他人的理解,而是自我的实现

那天,正在录制唱片的1900,被站在甲板上的一个女孩吸引,他第一次有了心动的感觉。

可惜他还没来得及表白,女孩就下船了。惦记之余,1900第一次突然想离开船上,到陆地上走一走。

但是当他走下船舰楼梯,看见面前高耸入云的大楼,巨大的烟囱冒着烟雾,1900停住脚步几秒后,果断转身退回船舱。

关于1900从想下船到犹豫再三仍选择返回船上,有网友说1900是他们的梦想,做了大家都不敢做的事,一直坚守住自己的内心;但也有人说他懦弱,心理有病,宁愿死也不愿意改变,固化死板。

其实,别人的理解或不理解,对于1900来说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1900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自己在坚守什么——因为女孩的出现对外面的世界有了好奇,所以决定下船靠岸;又在看到陌生的陆地世界时,发觉也许那不是自己想要的,又折返回邮轮。

看起来,1900变化无常、前后不一,但其实他才是最清楚自己要什么的那个人。他知道自己要自由地活着,想做什么就去做,不想做什么就拒绝。

所以,当所有人都在为炸毁邮轮做准备,大家都劝他下船以保安全,但他拒绝了,他坚定在留在船上回归充满自己梦想的精神世界,哪怕最后失去自己的生命。

至始至终,1900都是一个很清楚要怎么过好自己这一生的人。

人活一世,如果将他人的理解与否看得无比重要,那么,他就变相地被外界绑架了,而一旦去顺应外界就必然会失去自我,所以,短短几十年,又何必去刻意改变自己去迎合他人呢?

清华大学毕业陈生,拥有着让人羡慕的高学历,本该拥有让人羡慕的好工作,但他却去创业卖猪肉。他专注于提供高品质的猪头产品,让人们能吃上更好品质的肉类,进而创立了全国知名的猪肉品牌。

对于大众对他的质疑,他是这样回答:“如果我创业绝不会做互联网,因为作为自己的事业,我觉得养猪卖肉更靠谱,是能托付一生的行业。”

不管是1900还是陈生,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但他们都是在尝试后,遵从自己的内心,坚定自己的选择。

也许不被世俗大众所接受的,也可能是偏离主流价值观的,但只要自己内心认定,觉得值得,就可以去勇敢追求。

04

写在最后

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看《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正是因为1900身上有着我所向往的特质。

出身卑微却不自卑,生活在觥筹交错、光影营造的世界,身边尽是达官显贵,他却漠视这一切,保持初心,只做自己。

很多人感慨,只要1900跨出一步,就能功成名就,也无须付出生命,替他惋惜。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一生只要活出真我,实现梦想,无愧于心,方能得以永恒。

作者 | Yoli-大U黎,写点文字的读书野人。

来源:皓然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