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日本绚丽的电影时代,世界电影史的高峰期。一方面战争创痛伤痕累累,经济尚在挣扎起步。另一方面,千般刚烈又万般温柔的电影光芒持续了四分之一个世纪。这部1965年的《饥饿海峡》,在当今年代人们的心中,依旧熠熠生辉,耀眼夺目。
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日本绚丽的电影时代,世界电影史的高峰期。一方面战争创痛伤痕累累,经济尚在挣扎起步。另一方面,千般刚烈又万般温柔的电影光芒持续了四分之一个世纪。这部1965年的《饥饿海峡》,在当今年代人们的心中,依旧熠熠生辉,耀眼夺目。
“饥饿”两个字触目惊心,当个体处于饥饿状态,个体的选择及其命运往往会被时代所裹挟。无疑,它是指日本那个特别的年代,战争刚结束,一切都在阵痛中,民生凋敝,百废俱兴。这个故事,是所有日本人不可抹去的历史记忆,是战后日本社会生活的典型缩影。
导演内田吐梦,多么富于诗意的名字——内心吐出梦来!《饥饿海峡》是他为数不多的一部杰作。
他亲身经历了战争,目睹了战争对平民的伤害,对人心的思考比常人来得更深刻。
回归到影片开场的轻津海峡,一整片乌深的浪里。海峡,是指连接日本本州岛和北海道之间的轻津海峡,电影中那个年代的故事主要发生在这里。
那个年代发生了海难,犯罪猖獗,黑帮盛行,左翼运动高涨,“番番”应运而生(指给美国大兵提供性服务的场所或妇女),所有个人皆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中。
影片的重点是对犬饲(三国连太郎饰演)这个人物的刻画。犬饲一出场,就是饥不择食的形象,几乎隐匿了人之为人的特点,代之以惊慌失措的饥肠辘辘的野兽形象。
在犬饲的性格中,“恶”是天生的,是长期的穷困生活造就了他的恶。
与他合伙的那两个劳改释放犯——对方要时刻警惕他夺取那个装钱的书包,他更要防范对方趁他不备上来灭口。
“恶”是犬饲不得不时刻常备的武器。
他自卫是本能,卷钱离开也是本能——犬饲究竟是在防卫之下杀了同伴独吞巨款,还是精心图谋这笔横财?开始十分钟的真相到影片最后才揭示出来。
两个死人已经不会说话。无从查究了,只剩悬疑步步相随。
内田吐梦用负片表现人物回忆,包括人物内心的挣扎——第一次看到这种对胶片的处理方式,效果像x光,鬼魅惊悚。但是很符合影评的需求。加之雷雨一再出现,伴以颂佛声,气氛十足。内田不愧是刻画人物内心状态的大师。
电影共三条主线,第一条即犬饲的犯罪与逃亡。
他和女主八重的邂逅,呈现为距离上的渐进——从火车厢的两端,犬饲对八重的好感是从那两个豆包开始的。
从车厢到妓院房间的矮桌两侧,最后到两人不分彼此地裹在棉被里。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欲,以电影的手法燃烧起来。
在犯罪片中,情欲戏不是顺理成章的,更不是按部就班的,尤其是女主是风尘中人,她和客人之间不存在那层窗户纸,这样的处境写情欲,反而难度陡增。
所以要另辟蹊径。
犬饲是逃亡之人,在妓院看到报纸关于海难的头条新闻,内心已经惧怕,又因为曾在雷雨中杀人,特别畏惧现实窗外的雷声。女主不明真相,以为他特别胆小,故意发出巫婆招魂的怪声逗弄他——这直接刺激了犬饲。
他的惊恐在这里是暗场处理的,只呈现为神经质的幻觉,但是这个情绪使接下来的情欲戏真实可信,甚至有自然主义的神韵。
之后,八重对他温柔的呵护也令他感动。
事后,他用报纸包着三四万现金,留给了八重(实际他只需付嫖资五十块钱)。除了同情八重的出身,自然也包括感谢她的收留和温柔。
他最后的善心发挥了巨大作用——八重不仅严密保护了他的行踪,还将这份好意藏在心里记了十年——也是这好意,埋伏下十年后的悲剧。
还有这枚剪下来的手指甲(八重留下犬饲的指甲珍藏了十年),是犬饲身体的一部分,后来寄托了八重的思念和情欲,成了图腾一样的存在,让八重能够在日本最黑暗的时代活下去。
在那样的时代,人们贫乏得只剩下身体。八重的一切都跟身体直接相关,她的职业,她的爱情,她活下去的信念,甚至这枚在她被杀后留下的能够直接指证凶手的证物。
八重决心报答恩人犬饲——在警察面前只字不提他的行踪去向,只说自己要到东京赚钱去了。
这里要提一提这位资深刑警——弓坂,由伴淳三郎饰演。曾经演过几百部电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配角。在这部影片中,扮演一位正直的老警官,演技极为精湛:习惯性的咳嗽,以及其它的一些动作和语言,似乎并不想引起观众的注意,正是在这些随意的动作中,完成了角色的塑造。
弓坂发现了两具尸体的怪异外伤,也发现了第三名嫌犯的存在,但是他输给了时间——弓坂的智慧能让他无限接近真相,却不能帮他解决全家所处的饥荒困境。两个正在长身体的儿子为了一块白薯大打出手,他却只能恪守公职人员不买黑市商品的原则,在全家面前抬不起头。
在犬饲和八重相遇后,逐渐由八重占了上风——她告别家乡来到东京,本来目的是从良,找个正经职业干。她的这段后续生活成为电影第二条主线——她带着观众看那个时代的日本,这或许就是推理中的社会派。
八重来到东京是充满幻想的——经常对着犬饲的指甲喃喃自语。这是个单纯的女孩,尽管沦落风尘。
可是在乱世中,无论津轻海峡、北海道,还是东京,乱世之下,处处求生不易。
战后的日本在经济,文化,民生方面被美国全面接管,社会动荡不安,不允许她踏实的生活,各种压力令八重只好重操旧业。
她在一间妓院应聘时,经过老板的多方盘问,答应她留下。这时,八重伏在地板上痛哭起来。
她说:“我也想过正常日子,可是……” 。
在战后的东京,妓女最多时有二十万人。主要是为美国大兵服务。那时的日本妇女很难有别的选择。这就是一个逼良为娼的时代。
即使在这样的日子,八重也不去动犬饲留下来的一分钱。从犬饲把钱给了八重开始,她的心就已经完全托付给了犬饲,她只期待着能与自己的恩人永远在一起。
八重从报纸上发现犬饲踪影的时候,昔日恩人已改头换面成了大慈善家——樽见先生。这位老板关爱职工,怜惜穷人,受到大家的崇敬。他还孝顺母亲,为自己的村子捐款,为改造罪犯的计划捐款。这些善行,是发自心底的举动——最落魄的时候,他留给一个陌生妓女大量的金钱,发财后也不忘接济穷人——就算是赎罪,也并不算大恶人。
八重打心底里爱上了这位多金又慷慨的帅哥,精心打扮想去一续前缘。
犬饲和八重在剧情的发展下,有着剧烈的前后对比,八重的重义多情和犬饲的虚伪自私,在电影里也有很好的解答。
八重是一腔热血来的,谁知对方会是如此冷淡!犬饲装作完全不认识她。
真实情况是什么呢?
十年之后的八重为了感恩去见他时,其实他心里也很感动。
但是他决不能为了这点感动暴露了自己的过去,那将意味着这十年中他那种成为人上人的所有努力将付之东流。上译的《砂之器》也是这么个经典主题,电影中日本警察办案的调调也是这么个标签。
不想当穷人,在道义上并不算罪过——我能理解犬饲此时的心理——八重如果是真心报答,此时就应该装作也认错了人,心里明白就行了。况且犬饲也说了,以后可以像朋友一样经常来往。
但是犬饲很不幸遇上了一根筋的八重——她哭着对犬饲说:
“我花了十年就是想谢谢你,你却不记得我,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她不想想,犬饲已经是有身份的人了,谁愿意承认自己潦倒时的过去事?
她非得吵吵闹闹,拉拉扯扯地相认——情商低的人都这样——当然也是剧情的需要。
相认的这场戏,酷似十年前妓院里的那场“性”的戏码,极具日本特色的魔性,这是杀戮还是性爱,傻傻分不清楚——窗外的大雷雨,黑白影像中胶片曝光式的效果,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有了,太赞了!
这二人的每一场重头戏,角色之间的角力过程都是惊心动魄。
细一想也对——八重和犬饲之间的情欲交流,两人的力量此消彼长。八重拜访京一郎,娇小的女性与高大雍容的京一郎对峙,尽管是去道谢的,但两人之间的张力早就把这次重逢变了味道。
这两次犬饲的行动都是极端的。都不是一个具有正常善恶观的人所应该做的。只是他扭曲的心理促使他这两次大爆发——因为八重触碰了他的底线,再加上八重表达情感的方式,更使得犬饲不得不对她还以暴力——可以说,犬饲是丛林法则的代表。作起恶来毫不手软。
八重夺回的话语权就只有一个拥抱的时间。
最后犬饲终于拥抱她后,无情地把她杀死,她是含笑的——全片扣人心弦的高潮终于结束。
失手杀了八重,或者说被描述为一种本能的下意识的杀意——如果犬饲能够坦然面对八重的到访,或许事情的结局会变得很完满,那个十年前的案子也不会被重新翻开,而犬饲也不会犯下错误。
讽刺的是,他失手杀死了那个永远不会背叛他的人,最终还是没躲过一个普通人那个最初的恐惧。
杀了人,警察就得介入——34岁,正粉嫩粉嫩的高仓健登场了。
相比之下,高仓健饰演的警官味村,就显得稚嫩了。不过和影片中的其他演员比,他还是有明显特色的。尤其是板着脸表达情感的习惯,已经初具雏形。
十年后,弓坂在监狱做狱警,可是他从未忘记犬饲和八重。
在经费紧张的年代,弓坂执意去东京追索八重的下落,无功而返,导致他被免职,成了全家的拖累。
老警察的十年坚持和家中儿子最终的支持也让人动容。
于是新老刑警一路追捕,各班人马都出动了。
负责调查他的警员说:
“一个出生如此悲惨的人会如何思考呢?他不可能有正常的善恶观。他肯定恨透了自己的不幸,他希望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他愤怒的想要脱离现在的生活,所以不惜犯罪。”
犬饲被正式提审。
从开始笨拙的乡下汉子开始,到后来老谋深算的企业巨头,仿佛犬饲真的经过了十年的历练。
他在回答警方的询问时,自然的动作,不经意的擦汗、侧身;自然的口吻,甚至话语中还有习惯性的气声;细微的表情变化,以攻为守的谈话方式,不露出丝毫破绽,让警察也一筹莫展。
警察拿出了八重珍藏十年的指甲——那个最关键的证据。
那个年代有技术做鉴定证明是本人的吗?最重要的可能还是通过这个让嫌疑人的内心防线崩塌吧?
弓坂为此做出了很好的结论:
“钱让他变成了杀人犯,害死了她。他那种穷人对金钱的铤而走险,只有穷过,方能理解。”
犬饲终于崩溃了,上半身扑在桌子上。
再抬起头来,已经没有刚才满满的自信和傲慢,只剩下绝望和哀伤,令人突生怜意——真是演的太好了!
他不否认杀害八重和自己的书童竹中,但是他坚持要警方相信他十年前的无辜。
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你们会相信我坦白的案情吗?
当一个罪犯想给自己的罪行找到合理辩护的时候,犬饲的狡猾并不下作,因为他的目的并不是脱罪,而是要求警方给他最起码的“相信”。他用最卑微的方式捍卫他的清白底色。
但是仅一句“相信”,他就会认罪。警方被激怒了。
这时候只有弓坂愿意跟他谈。
他一直保留着犬饲烧船的灰烬。
十年前,弓坂在轻津海峡的一块岩石上找到了疑犯烧船的灰烬,他受限于贫瘠的时代和官僚传统,被剥夺了追索真凶的权力,为此他把灰烬留了十年。
这位当年办案的警察道出了实情——正是由于八重对他的帮助,才让他当年逃过追捕,八重一直都是信任他的,他也应该相信八重!
十年后的这包灰烬,混合着焦木尘埃和北海道的泥土,犬饲的心理防线再次被击破。
攥着来自北海道的灰烬,犬饲大喊着:我没在北海道做过恶!
这呼喊充满了底气,他只求警方能相信他。尽管卑微的真相饱受质疑。
犬饲说:带我去吧,只有北海道知道我。他提出要去北海道坦陈罪行——这儿的警察没资格审判他,他有选择自己死在哪儿的权利。
这包灰烬,触动了犬饲的乡愁,他触摸到了故土——时代的灰烬击溃了犬饲的傲慢,同时也捍卫了犬饲的尊严。
可就算当年不安的他确实是被卷入这场犯罪,那又怎么样呢?
就像当年的战争或许也是被军部卷入的一样,最终的结局是无法逃过的——人生的糊涂既然没有被终止,甚至加倍地去掩盖,那么总会要有偿还的一天。
在轻津海峡,看到八重的出生地之后,弓坂递给犬饲一捧白菊花,在他亲口唱诵的《心经》的洗礼下,给了犬饲一次重新做回到人的忏悔机会。
犬饲先是沉思默想,后来缓缓站起,来到弓坂身后,似乎愿意加入这场忏悔,但是观察他异样的神情,又让人隐隐预感不祥。
果不其然,犬饲几步赶上前,镜头蓦然黑暗。再一转,犬饲已决然跳海。正如他嘶吼的“北海道知道我!”他的死成为一个完美的闭环。
拒绝任何人的审判,以不结案的方式了结时代的悲剧,哪怕做一次国民性解读也不为过吧:
——因为贫穷,所以对世界充满猜疑和敌意,最终伤害了自己唯一的盟友,并为此付出了代价……
自己选择死法,成就了最经典的罪案片结局,或许就是弓坂所布施的慈悲之路。毋庸置疑,这是整部电影最玄妙的笔触。
下一个镜头是弓坂苍老的脸孔,那张典型的日本老警察的脸并没表现出惊诧,你读不出任何答案,却又能品味出一切暗示。
影片的结尾耐人寻味。当一切结束后,动荡的海面上,船尾激起的浪花随着船的远去逐渐平静……
太喜欢结尾时那一片海的空镜头了:
几只白色的海鸟由远及近忽隐忽现……
多少罪恶往事,多少忧伤苦痛,多少噩梦阴霾......都付之东流了。
影片中那些逝去的人们,不都是被这大海所吞噬了吗?大海夺取了他们的躯体,也夺取了他们的灵魂。只有自由飞翔的海鸟,似乎带给了人们一线留恋,一丝希望……
成为经典的《饥饿海峡》应该不止是悬疑本身吧,对日本战后社会状态的表达也相当给力——本片由悬疑推理上升到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再直指人性内心的黑暗,不愧为当年日本十佳电影中的第五名了。
其实它的悬疑推理都是简简单单的,怎么看着就那么带劲呢,又为什么现在很多悬疑配上各种高科技手段还是让人扶额呢!想想那个六十年代,我们还在干什么,而在邻国,到了1965年,当导演内田吐梦对那个时代的悲痛达到极致时,悲天悯人的《饥饿海峡》诞生!来源:在影视的边缘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