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卫·林奇走了。作为导演,他与费里尼同一天出生(1月20日);作为画家,他又与勃克林同一天远去(1月16日)。

大卫·林奇走了。作为导演,他与费里尼同一天出生(1月20日);作为画家,他又与勃克林同一天远去(1月16日)。
巧合的是,象征主义导演大卫·林奇神似象征主义画家勃克林拍摄出《双峰:与火同行》(1992年)的导演大卫·林奇,举办过"火上的虚无"主题展览(2007年)的画家大卫·林奇,这次真的因为加州山火导致病情恶化,被火无情地"带走"了……
当然,火的意象出现最多的还是大卫·林奇1990年的《我心狂野》笼罩在大卫··林奇身上的诸多关键词:梦境、荒诞、黑色、怪咖、超现实、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愚以为,对他来说,这些都是现实。纪念大卫·林奇,也是复盘大师往昔的真切回忆。电影是一块梦境橡皮泥捏出大卫·林奇的少年时代"我生活的街区……蔚蓝的天空,白色尖篱笆、茵茵绿草地……是美国中产阶级的样子"。大卫·林奇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不经意在电影中流露出来了。1986年,大卫·林奇导演的《蓝丝绒》,几乎1:1复刻了自己的"童年即景"。
《蓝丝绒》的开场,是大卫·林奇的童年闪回供职于美国农业部的研究员父亲,有一片自己的实验森林,也成为大卫·林奇童年的"伊甸园之东"。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卫·林奇拍摄于1999年的《史崔特先生的故事》,史崔特的"找哥之旅"一路上都是茂密而壮阔的森林。
《史崔特先生的故事》镜头满溢大卫·林奇对森林的爱大卫·林奇儿时的街区有樱桃树,小林奇在观察树皮黑黄黑黄的分泌物时,看到"成千上万的红蚂蚁覆于其上,迤逦爬行"。于是,我们就能看到《蓝丝绒》男主杰弗瑞(林奇御用演员凯尔·麦克拉克伦饰)发现桃乐茜(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大师罗西里尼的女儿饰)丈夫耳朵上覆盖的也是红蚂蚁。
当然,林奇的蚂蚁意象也致敬了超现实主义电影大师布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狗》(右)高中毕业后的大卫·林奇,奔赴奥地利维也纳,拜师表现主义画家奥斯卡·科柯施卡。你没看错,后来打上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标签"的大卫·林奇,是表现主义起家的。所以你能从他1977年的长片处女作《橡皮头》中,看到有表现主义的影子。
林奇《橡皮头》的楼梯致敬了表现主义电影代表作《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右)19岁的大卫·林奇短暂欧洲游学后,回到美国被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录取。继续探索表现主义绘画的同时,开始拍摄动画实验短片,并在参赛中获得美国电影协会奖学金,得以进军电影行业。在电影学会研读期间,大卫·林奇阅读了大量世界名著,其中,果戈里的短篇小说《鼻子》,被前苏联音乐大师肖斯塔科维奇改编成歌剧,给林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冷知识:鲁迅翻译过果戈里的《鼻子》;库布里克用过肖斯塔科维奇(右)的曲子果戈里的《鼻子》透出浓浓的荒诞主义气息:沙皇的文官科瓦廖夫一觉醒来,发现鼻子丢了(像不像卡夫卡《变形记》里的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变成甲虫?),于是全城人上演了一出"搜捕鼻子"的浮世绘闹剧。大卫·林奇后来在《象人》(1980年)和《我心狂野》中,都别具匠心地运用了"鼻子"的象征意象。
《象人》先天残疾的鼻子;《我心狂野》中尼古拉斯·凯奇被打肿的鼻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学生时期,大卫·林奇还创作过版画。他相当喜欢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家爱德华·蒙克。用极具张力的变形夸张表现人物特定的心理状态,以蒙克的《呐喊》最为知名,后来林奇的电影《我心狂野》中,一些镜头也运用了类似的表现主义手法。
《我心狂野》中变形的尼古拉斯·凯奇,是大卫·林奇的"呐喊"大卫·林奇的人文关怀从打工人异化到战争创伤大卫·林奇的早期作品虽然已现超现实主义的怪诞端倪,但是也无不透露着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以库布里克最喜欢的《橡皮头》为例,印刷厂工人亨利(杰克·南斯饰)被机器生产异化的悲惨际遇,甚至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子。
林奇的《橡皮头》和帕索里尼的《浪荡子》(右),都有破败的工厂与破产工人描写甚至亨利女友诞下的畸形怪婴,也是打工人异化的象征。七年后特罗马公司拍摄的B级电影、反映越战创伤的《美国梦魇》,延续了大卫·林奇的这一形象设定。《橡皮头》的亨利及其女友为奶粉钱挣扎在生存线上,《美国梦魇》里的越战老兵复员即失业,连婴儿都养不起了。
《橡皮头》与《美国梦魇》(右)里的畸形怪婴,都是打工人异化的产物而到了《我心狂野》里,威廉·达福饰演的波比诱导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赛勒抢银行。可是波比在电影里也是越战归来的老兵,特别提到了"四年前"。大卫·林奇是在callback奥利弗·斯通1986年的《野战排》呀!同样是威廉·达福饰演,"野战排"的圣人被社会异化成了"我心狂野"的抢劫犯。
《我心狂野》与《野战排》(上)的联动,用威廉·达福极具辨识度的脸来完成大卫·林奇唯一一部不带超现实主义色彩的"正常"的电影《史崔特先生的故事》,温情脉脉、静水流深的背后,同样揭开了战争的创伤。史崔特参加过二战,是个英雄狙击手。可是到了90年代风烛残年,却连跨洲际看弟弟的路费都负担不起,先是改装铲草车,后是爆改四轮拖拉机,正常开车几天的路程,咣哧咣哧几个月才走完。对于上世纪90年代傲视寰宇的美国,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二战老兵史崔特报废了铲草车(上),拖拉机也是几经修理(下)大卫·林奇与希区柯克御用演员"巧合"流水的金发女郎,铁打的国字脸帅哥凯尔·麦克拉克伦,这个你叫不上名字,但是一看脸就知道"原来是他"的演员,坚毅翘挺的下巴,端庄大气的国字脸,可就是不温不火。他是大卫·林奇三十余年"铁打"的御用男主。从1984年《沙丘》里的保罗、1986年的《蓝丝绒》里的杰弗瑞,到1992年《双峰:与火同行》以及拍到2017年的三季剧版《双峰》里的警探迪尔,凯尔·麦克拉克伦被大卫·林奇从二十出头的小鲜肉,熬成了年过六旬的帅爷爷。
大卫·林奇记录了凯尔从婴儿肥到颜值巅峰,再到风韵犹存如果放到希区柯克大师那儿你会对标谁?那就是007原型、连"自己都嫉妒自己美貌"的希翁御用男主,同样是“国字脸”的加里·格兰特。从三十多岁的《深闺疑云》,到四十多岁的《美人计》,五十多岁的《捉贼记》与《西北偏北》,希胖也光影留存了格兰特的长盛"花期"。
"希纪"三个年龄段格兰特,从黑白到彩色,美人终归迟暮了希区柯克是圈内知名的爱用金发女郎。可是除了合作过《电话谋杀案》《后窗》《捉贼记》的摩纳哥王妃格蕾丝·凯利,《惊魂记》里的珍妮特·李,《迷魂记》里的金·诺瓦克,《西北偏北》里的爱娃·玛丽·森特,《群鸟》里的蒂比·海德莉……基本是希氏"季抛型"。
部分"希女郎"。左起:格蕾丝·凯利、金·诺瓦克、爱娃·玛丽·森特、蒂比·海德莉与希翁相比,大卫·林奇也是类似情况,除了合作过《蓝丝绒》《我心狂野》《内陆帝国》《双峰》第三季的劳拉·邓恩,《双峰》系列的雪莉·李、《穆赫兰道》的娜奥米·沃茨、《妖夜慌踪》的帕特丽夏·阿奎特……启用也是金发女郎"一超多强"。
部分"林奇女郎"。左起:劳拉·邓恩、娜奥米·沃茨、雪莉·李、帕特丽夏·阿奎特然而大卫·林奇与希区柯克不同的是,"希女郎"大多是"金发受害者"的弱势花瓶角色,而林奇女郎往往精神世界丰富,个性独立坚韧。希翁自言对待男女演员都"像对待牲口",而林奇则以平等的姿态来对待这些超现实主义红颜。离大卫·林奇79岁生日还差四天,老爷子就不幸离去了。电影世界又少了一位大师,天堂又多了一位"怪咖"名导。文章的最后,为摇滚范的林奇爷爷写一首小诗,以兹深深的纪念——《与火同行,我心狂野》不羁的妖夜星星是密集的重金属鼓点群山戴着绿手套将圆圆的月亮舌环轻抚哪位金发女郎迷失在高速公路和着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华尔兹》翩翩起舞蛇皮夹克的赛勒开着一辆狂野的跑车浅吟低唱《温柔地爱我》去了奥兹国度是谁用橡皮头的子弹击穿了一沓厚厚的白昼又将黑夜的恐惧折叠成一只——火蝠
来源:烂番茄说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