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的故事平平淡淡,就是“冰雪女王”蒂尔达·斯文顿原本患有子宫肌瘤癌,按说这病好治,可一旦转移就难了。冰雪女王就是已经转移到骨髓,新出的药物也已经试过,无效,这基本上等于无药可治了。加大剂量的化疗也只是姑息疗法,只能延缓癌细胞的发展,适当延长她的寿命,并不能从
当我安乐死的,希望你能够在隔壁的房间里,陪伴着我。
佩德罗·阿莫多瓦执导的新作《隔壁的房间》,它的主题概括起来,就是上面这句话。
这是一个有关坦然并勇敢面对死亡的话题。
影片的故事平平淡淡,就是“冰雪女王”蒂尔达·斯文顿原本患有子宫肌瘤癌,按说这病好治,可一旦转移就难了。冰雪女王就是已经转移到骨髓,新出的药物也已经试过,无效,这基本上等于无药可治了。加大剂量的化疗也只是姑息疗法,只能延缓癌细胞的发展,适当延长她的寿命,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死神来叩门。
冰雪女王选择了安乐死。
只是,她希望在自己死亡的时候,身边能够有人来陪伴。她选中的,是多年未见的好友朱利安·摩尔。
两个人,相伴来到一家乡村居所,一起住了下来。冰雪女王自己安排好了一切,她与好友约定,平时她会一直开着门休息,如果有一天门被关上了,那么就等于是她已经选择了结束自己。
整个故事,没有反转,没有悬疑,就是这么按照顺序,一点一点走下去,直到看到冰雪女王的死。以及,摩尔在警方面前排除掉自己的杀人嫌疑。
缺乏生活阅历的人,可能面对这样的故事,会觉得这样不怎么样啊!
这甚至都不能成为一个稍微好一点的故事,佩德罗·阿莫多瓦贵为大师,不过是炫技罢了。
其实,答案不是这样的。
目前,很流行的一首歌曲,叫《土坡上的狗尾草》,尤其是副歌的部分,高亢的声调让人瞬间惊醒:
土坡上狗尾巴草摇啊
摇得人眼泪掉
你那头月亮照不照得到
如果只看歌词的话,这句话非常朴实,只是一个疑问句而已。但是,歌手要唱的对象已经死了,是在问另一个世界里有没有月亮,加上这个理解,这歌词一下就有了深度。
《土坡上的狗尾草》是单纯地歌唱自己去世的狗狗小黄吗?
也不是,你看它的第一句歌词“黄土地变成柏油/野花开满那时村口”,泥巴路已经变成了柏油路,他写的是旧时光,不是刚刚去世的小狗,而是记忆深处的小狗,甚至不是狗,而是旧时的岁月。这首歌真正要唱的,不是狗,而是怀旧,是对家乡,是对旧时的回忆。人狗情之后,有更深的表达,也因此这首歌能够引起人的共鸣,尽管有些人没有养过狗,但是也同样拥有过旧时光啊。
看过现代歌曲,再来看一下古典诗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候,身在巴蜀,要寄给的人在长安,所以是“寄北”北方的人啊,你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去,我也不知道,现在巴山这里在下夜雨,将秋池都给涨满了呢。我也想与你相聚在一起,共同剪去西窗里的灯花,一起聊聊我现在巴山下雨的时候的事。
巴山下雨的事,是什么事呢?就是在深深地思念着你的事啊。
李商隐在思念谁呢?是他的妻子王晏媄。而这位夫人,却已经在诗人写这首诗时已经去世好几个月了。所以,这首诗是一首寄亡诗。它的原名是《夜雨寄内》,后来流传之下变成了“寄北”,寄给内人才更符合诗意。
短短四句诗,细品之下,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假借现在的语气,问自己的归期,可是现在正在下雨呢,回不去了,语气中充满了无奈,还有想归而不能归的歉意。第二层,是未来进行时,畅想自己回到了家中,与嫁人一起剪着灯花, 聊自己在巴山夜雨时候的事。第三层,三维空间的自己,明明知道妻子已经去世,却依旧想象着夫妻之间还能隔空对话,还能在想象之中一起夜话。
四句诗,还有重复了“巴山夜雨”这一场景,看着没什么,但是细品起来,是对亡妻深沉的爱,是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与追忆。
看着简单,其实一点都不简单。
再看汉乐府诗《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不懂诗的人看起来,会觉得这都是啥啊,翻来覆去的念叨,直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西南北间”,不就行了吗?何必这么绕来绕去呢?
这就是没有生活。
要知道汉乐府的“乐”,是音乐,这是歌词啊,它完整的意象需要唱,需要表演的。现在,我们失去了乐谱,只剩下了歌词。所以,要想了解当时的意象,就得去脑补。
要脑补,就得有生活,有情趣。
只要能懂,立马会发觉《江南》的诗美极了,看着诗,就能想象得到在采莲的时候,鱼儿在莲叶下游来游去,画面感扑面而来,实在是太生动活泼了。
所以,要欣赏《土坡上的狗尾草》《夜雨寄内》《江南》,需要自行补上这些词句背后的意义,然后再去品味这些看似白描的句子,就会觉得它们非常不简单。
回到《隔壁的房间》,同样如此。看似很简单的镜头,看似很简单的故事,但是它的背后一点都不简单,其中的人生状味,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验得到。
表面上看,《隔壁的房间》的女主角是朱利安·摩尔,是她主动去寻访多年未见的老友,然后再帮她安然赴死,最后还得洗清自己的杀人嫌疑。从戏份上来看,朱利安·摩尔的出演时间比“冰雪女王”蒂尔达·斯文顿多多了。
但是,影片中真正的主角是“冰雪女王”蒂尔达·斯文顿,她才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也是影片中真正要表达的人物。就像《雪山飞狐》里的真正的主角是胡一刀,而不是胡斐。《碧血剑》真正的主角是“金蛇郎君”夏雪宜,而不是表面上的袁承志。《破地狱》里的真正的男主角是许冠文,而不是黄子华。因为,这些角色,不管出场戏份多少,他们才是真正的故事灵魂。
“冰雪女王”蒂尔达·斯文顿,因为在《纳尼亚传奇》中饰演过邪恶的“冰雪女王”,因而一直被称为“冰雪女王”,那是因为那个角色尽管很坏,但是气场非常强大,而且气质也绝美,很符合斯文顿。对于她,这个绰号反而成为一种褒称了,绝对配得上她文艺女王的定位。
蒂尔达·斯文顿在《隔壁的房间》里,青年时期的男友,参加完战争之后患上了严重的pstd(创伤后应激障碍),即便两个人已经怀上了孩子,最后还是不得不分手。女儿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中长大,一直想要找到有关父亲的信息,也因此与斯文顿闹掰,两人之间绝少联系。
就这样,一个女人,在失去男友,又失去与男友生下的女儿后,独自生活下去。生活,逐渐将她磨砺为了一位独立又刚强的女性,有主见,有决断,敢作敢为,勇于生活,也勇于出手。
曾经,她也有过新男友,也就是朱利安·摩尔后来的男人。可是,当她发现这个男人不是想要的,就决然离去,绝不拖泥带水。
但是,她也需要陪伴,需要友情,需要被认可。刚强下面有柔软,决绝之下也有留恋,她毕竟还是一名女人。
蒂尔达·斯文顿演活了一个独立自主,性格刚强,同时又很柔软的女性。所以,她才是女主角,才是各大电影节里的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者。
对于这样一个女性,她的生活与性格,电影并没有正式展现太多,而是通过台词不经意地讲了出来。所以,需要细细地去品味,需要脑补,需要观众同样懂得生活。
这么看来,《隔壁的房间》似乎是一部很女权的作品,但是并不,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还是通过约翰·特托罗的角色,表达了他对当下整个世界的观察与思考,还有尖锐的批判。
约翰·特托罗,也就是当初与蒂尔达·斯文顿有过关系然后分手的那个人,后来他又与朱利安·摩尔搞在了一起。
通过约翰·特托罗,阿莫多瓦批评朱利安·摩尔,你身为一名作家,应该更关心下整个世界,而不是一名濒死的女人,那样的话就格局太小了。
至于整个世界,一方面极左思潮在泛滥,什么“黑命贵”(BLM),什么跨性别平权,什么lgbt运动,将整个世界搞得一团糟。另一方面,极右保守势力又在纷纷登上政治舞台,从美国到阿根廷,从印度到土耳其,再到法国、德国的蠢蠢欲动。左与右,两极摇摆的格局,让整个世界的未来看起来没有一丝希望,让人悲观,让人绝望。
所以,《隔壁的房间》里既有阿莫多瓦对于个体生命、个体意识的尊重与捍卫,又有对于整个世界的嘲讽与批判,甚至将这种矛盾揉在了一起,一股脑地扔给观众,让观众自己去思考。
这样好吗?
好!
因为你看电影就是想要有所收获的,尤其是大师之作,更需要收获更多。
再所以,在这部表面上看起来平平淡淡的《隔壁的房间》的背后,它其实一点都不平淡,一点都不简单。
这还没有说,电影的配色,让人在观看的过程中,每一分钟都是绝美的享受,镜头看似平淡,但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镜头都是精准的设计,都饱含了大师的匠心。
且看且珍惜吧。
来源:邑人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