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丁丁的名字又被媒体提起是因为版权到期:从2025年1月1日起,两部创作于1929年的经典卡通形象“大力水手”与《丁丁历险记》的主角丁丁在美国正式进入公版领域,这意味着使用这两个人物(仅限最早版本)的形象无需获得许可或向版权所有者付费。
丁丁今年96岁了,但依然年轻。
整整96年前的今天——1929年1月10日,他的故事开始连载,这场走遍世界甚至飞上月球的冒险,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最近丁丁的名字又被媒体提起是因为版权到期:从2025年1月1日起,两部创作于1929年的经典卡通形象“大力水手”与《丁丁历险记》的主角丁丁在美国正式进入公版领域,这意味着使用这两个人物(仅限最早版本)的形象无需获得许可或向版权所有者付费。
《丁丁历险记》部分封面
在欧盟国家,丁丁的故事则要待其创作者埃尔热去世70年后才能完全进入公版领域——那就是2053年了。
无论如何,对于这个诞生至今已近一个世纪的漫画形象来说,丁丁不仅仍是经典,更重要的还有他与中国的渊源,那么深厚,又那么美好。
卡通版“印第安纳琼斯”
“丁丁之父”埃尔热(Hergé)原名乔治·雷米,1907年出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上世纪初的布鲁塞尔是欧洲“漫画之都”,其漫画产业的发展远早于“后起之秀”日本和美国,“丁丁”诞生于此并非偶然。
1925年,18岁的埃尔热高中毕业,加入《二十世纪报》。次年,他在《比利时童子军》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连环漫画集《冒失鬼巡逻队长托托》,其主人公是一个热爱冒险的侦察员,也就是丁丁的前身。
1928年,埃尔热给托托配了一条机灵可爱的小狗作为搭档——这条狗的名字来自埃尔热年轻时恋人的昵称:米露(Milou)。在后来的英文版里,米露被译为“白雪(Snowy)”。
小狗白雪
很多人都以为白雪的品种原型是雪纳瑞,不是的。它也不是近几年颇为流行的西高地白梗,而是刚毛猎狐梗,原产地英国,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过军犬。
1929年1月10日,埃尔热将托托(Totor)的身份改为记者,并把他的名字改成了丁丁(TinTin)——至此,丁丁正式“诞生”,为了让读者能对这个新人物留下深刻印象,埃尔热给丁丁做了个很有特点的发型——额头上的那缕头发永远高高翘起。
这位主人公既不高大也不英俊,和他的狗一样都是小个子,看起来在任何打斗中都占不了上风,也没有任何过人的身手或秘密武器。他们和我们一样普通,但他们也足够机灵并且勇敢,乐于冒险,不畏艰难。他们风风火火地穿行于世界各地,从埃及的尼罗河到中国的西藏,再到南美洲的印第安部落,甚至比美国人更早登上月球。
丁丁当然也有自己的“主角光环”——他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没有遇到过语言问题,并且可以技术精湛地驾驶汽车、摩托车、装甲车和飞机,甚至宇宙飞船。
他还有着不可思议的好运气,永远在命悬一线之际迎来运气的转机,轻松粉碎五花八门的阴谋和罪恶,堪比“邻家少年版007”,也有人将其视为卡通版的《印第安纳琼斯》。
这个小记者的历险故事被译成了70余种文字,全球销量超过3亿册。戴高乐将军曾感叹:“丁丁是我唯一的国际对手。”比利时国王也曾表示:“丁丁是我们国家最好的大使——当我访问某个国家时,我发现他早已经在那里了。”
埃尔热与丁丁的雕像
法国文艺界将埃尔热与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相提并论,称他为“名垂青史的漫画家”。甚至就像中国的“红学”一样,在法语世界里,专门研究《丁丁历险记》的著作都有一百多部。从语言学、翻译学、社会学、精神分析学等各个角度,分析着丁丁的魅力及其背后的时代变迁。
最昂贵也最珍贵的《蓝莲花》
2021年1月14日,《丁丁历险记:蓝莲花》原始封面彩色手稿在法国巴黎的拍卖会上以26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966万)成交,创下最昂贵漫画作品拍卖记录。
无论对于中国读者还是《丁丁历险记》的海外读者来说,《蓝莲花》都是一部极为重要的作品。丁丁和中国的深厚缘分,也是从《蓝莲花》开始的。
这幅手稿拍卖了将近2000万人民币
1934年,埃尔热决定让丁丁去一趟神秘的中国,但他当时对中国所知甚少,担心无法在漫画中真实勾画出中国的风土人情。后经天主教鲁汶大学负责中国留学生事务的天主教神父莱昂·戈塞特(Leon Gosset)的介绍,他认识了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的学生张充仁。
张充仁1907年出生于上海,与埃尔热刚好同龄。1931年,张充仁赴欧洲留学。他一辈子都深深记得自己乘坐轮船第一次离开祖国的那个日子:9月18日。
几天之后,张充仁才从无线电中得知“九一八事变”的消息。据他女儿张以菲讲述:当时张充仁独自凭栏遥望故土,洒泪立志学成后要报效祖国。
1934年,张充仁与埃尔热夫妇在布鲁塞尔
但光靠艺术如何报效祖国?他便“白天在皇家美院勤奋钻研,争取每项考试榜首必有中国人的名字;晚上去学化学和生物学,希望有机会能科学救国。”张以菲回忆说,“我在整理父亲的文史档案时,看到好几本厚厚的化学笔记,上面是出自画家之手的工工整整的化学公式、操作过程、化学量具的图形等。”
没想到,张充仁的一片爱国赤子之心,竟还是通过艺术、通过“丁丁”的中国之行实现了。
《蓝莲花》线图
戈赛特神父曾特别写信叮嘱埃尔热:“现在,丁丁将启程前往中国。如果你将中国人描绘成西方人惯常以为的形象,或者将他们刻画成狡诈、残忍的人……那么你将深深伤害我的学生们。”
这一叮嘱的背景,是当时欧洲民众对中国确实缺乏了解并充满误解——受义和团运动后西方舆论的影响,他们认为中国除了贫穷落后、经常发大水之外,民众也普遍“愚昧无知”“野蛮好斗”。
《蓝莲花》中丁丁给张充仁讲述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的误解
面对这位渴望了解中国的比利时年轻人,张充仁感到一种深深的责任感。他在1990年出版的法文版《张在蓝莲花的故乡》一书中这样说:“要让全世界知道真正的中国,这可比我学美术更重要!”
两人一见如故,开始鼎力合作。张充仁送给埃尔热一本《芥子园画谱》,教埃尔热用毛笔来勾画线条,并指导埃尔热掌握了中国画单线白描的技法,也给他的漫画创作带来了新的风格——清晰线条(Ligne claire)。
《蓝莲花》线图
张充仁还给埃尔热翻译讲解李白、杜甫的名诗绝句,让他感受到中国诗词的优美精妙;他更耐心地向埃尔热介绍中国——这个辽阔美丽的古老国家。埃尔热在此后几十年里一直对他的研究者强调:张为我带来了“骨”与“风”——“骨”是结构与线条,“风”则是中国文化之风。
埃尔热与张充仁约定:先由埃尔热将编好的故事草稿给张充仁过目,修改确定后再由埃尔热画成铅笔稿,张充仁在铅笔稿上修饰街道、人物形貌,并题写了《蓝莲花》里的对联、告示、匾额、条幅上所有汉字。
《蓝莲花》里的中国街景
相隔近半个世纪的重逢 他们含泪相拥
1934年8月~1935年10月,《蓝莲花》以连载的方式,每周一版在《二十世纪》报上发表。不仅读者们反响热烈,甚至还“惊动”了日本驻比利时大使馆——他们通过外交途径表示抗议,还托关系找到了《二十世纪》报的负责人要求删稿。
他们没有得逞。张充仁对埃尔热说:“不用怕!艺术家有创作的自由,作家有写作的自由,作者自会对自己的作品负责……日本威胁说要告到海牙国际法庭?那最好了!因为《蓝莲花》讲的都是事实,这下真相将大白于天下了!”
《蓝莲花》插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蓝莲花》被公认为是第一本在欧洲用艺术形象揭示中日战争的读物——1934~1935年,距离日军全面发动侵华战争还有一些时日,而张充仁和埃尔热已经在《蓝莲花》中通过那个虚伪、恶毒的日本间谍平野松成一角,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的侵略罪行与狼子野心。
《蓝莲花》插图
最特别的是:书中一张日军通缉丁丁的告示上,清楚地用汉字写着“悬赏缉拿凶手丁丁”——“TinTin”就这样得到了自己的中文名,而“Tchang”(张)也成了法语世界里最著名的中国人。
《蓝莲花》的大热,无形中助力了当时中国揭露日军侵华罪行、争取国际声援的努力。宋美龄出于对《蓝莲花》的喜爱,亦大力推动了《丁丁历险记》最早中文版的问世。1939年夏,宋美龄还特地邀请埃尔热赴华参观访问,但彼时欧洲上空也战云密布,埃尔热终究未能成行。
张充仁与“张充仁”
他其实很想去中国寻找自己的好友张充仁的。
就在《蓝莲花》发表之后不久,张充仁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这个成绩不仅可以让他享受国家雕塑家的待遇,还能得到一笔丰厚的奖金——但前提是他要加入比利时国籍。
张充仁请秘书处将这笔奖金转给第二名、一位比利时同学,然后义无反顾回到了祖国。因为战争等原因,他和埃尔热失去了联系。
《丁丁在西藏》插图
此后的四十多年里,埃尔热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这位昔日好友。他找遍了比利时所有的中国饭店,问来自中国各省市的人,认不认识“Tchang Tchong-Jen”。
这份思念和牵挂,让他创作了后来那本《丁丁在西藏》。在这个故事里,张充仁乘坐的飞机坠毁在喜马拉雅山脉,人们都认为他必死无疑,但丁丁在梦中听到了朋友的呼救,于是前往西藏,在“雪怪”的山洞里找到了自己的老友。
《丁丁在西藏》插图
1981年3月19日,分别了近半个世纪的埃尔热和张充仁,终于在布鲁塞尔的机场重逢。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激动得热泪盈眶。
整个比利时仿佛过节一样热闹,人们从各地赶来,只为亲眼看一看这位《丁丁历险记》中唯一的真实人物。卡斯特曼图书出版公司甚至新安装了一台印刷机,命名为“张”,日夜赶印《蓝莲花》……
1981年重逢的两人
1983年,埃尔热因病去世。在《蓝莲花》的结尾,帮助了丁丁的王老先生对他说:“再见了丁丁,愿你在你的国家里,有更多的友情照亮你的心,伴随你走过今后漫长的旅程。”
撰文 雪阳
来源:谈资有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