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电影罗宾计划 电影和原著不同视角切入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1-07 01:03 1

摘要:原著小说不像电影有画面辅助观影者,能迅速区分人物,通过影像建立对人物的初步印象,小说原著抓住人物的突出特点,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用外貌描写加上令人记忆深刻的表情动作,让出场人物迅速贴上容易被读者感知的特征标签,同时也让这场年会成为体现当时社会风貌的亮眼“展览”

电影:《罗宾计划》

主演:长塚京三、正名仆藏、上川隆也等

类型:悬疑

上映时间:2008年

同样还是先看原著,再来观影,很轻易就发现原著和电影切入的视角不同。

首先,原著开头是1990年12月8日,辖区警局干部和跑警政线记者的年末聚会。

原著小说不像电影有画面辅助观影者,能迅速区分人物,通过影像建立对人物的初步印象,小说原著抓住人物的突出特点,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用外貌描写加上令人记忆深刻的表情动作,让出场人物迅速贴上容易被读者感知的特征标签,同时也让这场年会成为体现当时社会风貌的亮眼“展览”。

说了这么多,大家也能看出我对这部小说原著开场的喜爱,但是很可惜在电影里这一幕开场并没有被还原,反而被省略掉了。

电影开场切入的是1968年12月9日发生的三亿元劫案现场。电影出色的画面营造以及演员的精彩演绎,让原著小说中短短几句话的劫案发生经过以一种清晰明了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展现出来,在电影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观影者的目光,勾起了大众的好奇。

我们不得不承认从影响力扩散,以及宣传效果上来讲,三亿元劫案远比一场年会更具有话题性。

然后,再从故事主线展开来对比,我们会发现原著小说主要以喜多芳夫的回忆,串联起1990年、1975年,这两个时间点上的大多数重要场景的发生。

但在电影里视角反而从警方,尤其是警视厅沟吕木义人的视角展开。尤其每一次警方找到关键人物、或者取得重大突破的时候,就会有时钟走动的声音作为背景音,这个极其出色的创意凸显了时间的紧迫感,将无论是在原著小说中,还是电影中,都是重要概念、关键线索的“追诉时效”完美突显出来。

接着我们再来聊一聊改编电影《罗宾计划》比原著小说令人记忆深刻的画面:

第一,喜多芳夫、龙见让二郎、橘宗一三人从旧保险柜中发现岭舞子,这一场景的描述在原著小说中出现时,读者的思绪更多集中在思考谜团上,但是电影中当穿着白衬衣、红色短裙、红色高跟鞋的岭舞子从保险柜中滚出来时,我简直想要放声尖叫!只要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的观影者,都会深刻体会到红裙、红鞋出现在死者身上必然会产生的联想,惊悚气氛直接拉满!

第二,原著小说中解密岭舞子被活着丢下楼,读者的目光集中在解密推理上,但在电影里观影的视角与凶手一致,与岭舞子面对面。可怕的是岭舞子原本紧闭的双眼突然睁开,尤其我在深夜看到这一幕,当场被吓得心脏漏跳,甚至瞬间代入——手一抖把岭舞子推下了楼(我是被吓的,凶手是故意的)。

总而言之,这两个惊悚的恐怖画面,我一定会记得很长时间。

最后,来聊一聊电影对原著小说结尾的改编。原著小说将结尾落在了记者国领香澄上,这也是原著小说开篇出现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算是某种意义上的首尾呼应。

但在电影中,因为年末聚会没有具体展现,记者国领香澄自然也就不会登场。电影反而让整个故事里的重要人物来了一次面对面,这是对一对可怜恋人情感的弥补,也是三个少年年少友谊的完结句号。

同时,为了增加喜多芳夫、龙见让二郎、橘宗一这三个少年友谊的故事线,电影削减了原著小说中喜多芳夫前女友与现任妻子这两个人物的出场与经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喜多芳夫这个在原著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题眼”人物。

在我看来,原著小说里喜多芳夫与三亿元劫案嫌犯内海一矢正是对立的“善”与“恶”的具现——释放了善意的喜多芳夫不仅收获了爱情和家庭,也将踩在危险边缘的自己拉回了正轨,但玩弄规则的内海一矢却是实实在在被规则玩弄了一把。非常可惜,在电影里这种鲜明的对比消失不见了。

总的来看,原著小说和电影各有各的优势,读者和观影者将会得到颇有新鲜感的一次悬疑推理。

来源:莲乡情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