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1] 齐格蒙·鲍曼(2011),杨渝东、史建华译.现代性与大屠杀.译林出版社.[2] 戴夫·伊茨科夫.(2021,January).弗兰·勒博维茨和马丁·斯科塞斯在中寻找失踪的纽约.纽约时报.[3] 张世英(2007).“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4] 冯俊(1997).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05).[5] 周宪(1999).现代性的张力──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文学评论,(01).(本文为北京大学通选课《专题片及纪录片创作》2024年度期末作业,获得“新青年电影夜航船2024年优秀影视评论”)新青年电影夜航船本期编辑 |童文琦图片来源于网络原标题:《纪录片评论|赵欢:《假装我们在城市》: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地睁眼——浅析纪录片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视角》摘要:参考文献:[1] 齐格蒙·鲍曼(2011),杨渝东、史建华译.现代性与大屠杀.译林出版社.[2] 戴夫·伊茨科夫.(2021,January).弗兰·勒博维茨和马丁·斯科塞斯在中寻找失踪的纽约.纽约时报.[3] 张世英(2007).“后现代
来源:阿宝侃电影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