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最近电影圈的最大笑话,《猎人克莱文》首映惨败绝对能高票当选。
要说最近电影圈的最大笑话,《猎人克莱文》首映惨败绝对能高票当选。
想象一下,这部本该是索尼影业最后搏一把的遗世之作,结果连个像样的掌声都没捞到。
更可怕的是,这还不是那种差点火候的扑街,而是一种彻底滑倒还摔掉牙的翻车现场。
连隔壁煮麻辣烫的小哥都忍不住评价一句:这么大的IP,整成这样,咋做到的?
首映之夜就像一场荒诞的真人秀,尴尬得连空气都在颤抖。
大银幕刚亮,观众满怀期待,觉得终于能看到点劲爆的东西了。
可90分钟后,大家的表情像吃了假辣条,一脸茫然:这啥?
这是克莱文?
我手里的电影票是不是买错了场?
更绝的是,影评人们像群饥饿的猎鹰,瞬间扑上去把电影撕成碎片。
Metacritic评分35分,不到及格线一半;观众评分4.7分,快赶上一个中学生考试后的家长签字分数了。
这时社交媒体上炸锅了,有人甚至怀疑:这是不是索尼特地派来的间谍片,想毁掉自家蜘蛛侠宇宙的声誉?
然后你再听听索尼CEO Tony Vinciquerra的说法,那真是有点理直气壮。
他一口咬定,电影本身没毛病,是影评人和媒体的问题。
他们故意挑刺!
听到这话,我差点喷出嘴里的咖啡。
媒体能逼着观众打差评吗?
能把大家拖到电影院强迫看烂片吗?
当然不能。
这逻辑听起来像不像学生考试没考好,然后对老师的考题指指点点:明明是题出得太偏!
换个考官我就能考第一。
但问题是,观众没那么好糊弄。
毕竟,这是蜘蛛侠衍生宇宙的新作啊!
作为漫威影迷心中的金字招牌,观众早已习惯高水平的制作、紧凑的故事和真实可信的角色弧光。
结果呢?
克莱文被拍成了一个爱动物的环保斗士,猎人干脆不猎了,跟狮子开始了深情对话。
你说这像不像让金刚狼放下爪子开素食餐厅?
其实,这事儿也不是突然爆发的。
《猎人克莱文》只是索尼这些年积累的失误集中爆雷罢了。
想想看,从《毒液2》到《莫比乌斯》,再到这次的克莱文,整个蜘蛛侠衍生宇宙仿佛是一个烂片孵化器。
唯一的逻辑就是:我们有IP,随便拍点什么都会有人买单。
这种对IP的过度消费,像是拼命从一头已经瘦骨嶙峋的奶牛里挤最后几滴奶。
插播个有趣的对比。
还记得《蜘蛛侠:平行宇宙》吗?
同样是索尼出品,为什么它能大获全胜?
简单,创意、故事、细节,还有对角色深度的尊重,索尼全都做对了。
而反观这些真人电影,剧本像是临时抱佛脚拼凑的,导演则像是仓促被叫来的替工,没时间没资更没热情。
最致命的是,他们完全低估了观众对烂片的容忍度——毕竟,看电影不是做慈善。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下Tony Vinciquerra本人。
他在任的七年里,索尼影业经历了高光,也遭遇了黑暗。
《蜘蛛侠:英雄归来》的成功让公司短暂登顶,但随后的下坡路却快得像坐了过山车。
Tony可能本想靠《猎人克莱文》来画一个漂亮的句号,结果不小心写成了句号后面的省略号。
七年大业,说到底竟然是一地鸡毛。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电影的问题,那你就低估了索尼影业在各个领域的迷之操作。
动漫流媒体Crunchyroll和Funimation的收购就是另一个大翻车现场。
用户涨价,服务缩水,粉丝体验直线下降。
连粉丝送给声优的礼物都能被员工私吞,结果声优自己还得在社交媒体上向粉丝道歉。
这样的运营态度,放在电影业务上,似乎也没啥不同。
当然,事情也并非全无亮点。
有人觉得,亚伦·泰勒-约翰逊的表演还算可圈可点,动作戏也有点看头。
可这些小亮点架不住整体崩盘。
就像一碗煮得糊掉的粥,你非要说里面有几颗葡萄干,但那又有什么用?
不过,这么一场闹剧里,最耐人寻味的其实是观众的反应。
有些人一边骂一边看,甚至在社交媒体上玩起了谁能挑出更多bug的比赛;还有人干脆反其道而行之,号召大家支持这部电影,毕竟,这样的经典烂片实在是难得一见。
有网友甚至调侃:别喷了,这片子是索尼给我们的年度快乐泉。
说到底,索尼的问题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态度不够诚恳。
他们明明有资,有IP,也有成功的案例,却总在细节和长远布局上栽跟头。
《蜘蛛侠:平行宇宙》能赢得口碑和票房,是因为它认真讲了一个好故事。
而《猎人克莱文》,讲的是什么?
一个不愿意猎杀动物的猎人?
听着都让人头皮发麻。
未来的索尼会走向何方?
没人能给出答案。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他们还继续这样毫无诚意地消费观众耐心,那么,蜘蛛侠衍生宇宙的故事只会越来越短,直到有一天大家连吐槽的兴趣都没有了。
你问这算不算最悲哀的结局?
也许吧。
但在那之前,我们至少还能期待下一个翻车现场,看看索尼还能把好牌打成什么样。
最后,留个问题给你:如果有一天蜘蛛侠本人加入这些电影,你觉得索尼会怎么拍?
会不会连小蜘蛛也要被拍成吃素的侠?
欢迎评论区大胆想象,咱们一起开脑洞。
来源:蟹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