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浪潮精神之父巴赞曾动情地写道:"伊卡洛斯的古老神话要等到内燃机发明出来才能走下柏拉图的天国。但是,每个人从第一次观察飞鸟时起,这个神话就蕴藏在心中,电影的神话大抵与此相似。"巴赞认为,电影发明源于人类的"木乃伊情节”,人类渴望给时间涂上香料,使时间免于自身的
Since the Train Came自从火车进站
“献给所有的天使前辈,特别是小津安二郎、弗朗索瓦·特吕弗、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柏林苍穹下》 (1987)
新浪潮精神之父巴赞曾动情地写道:"伊卡洛斯的古老神话要等到内燃机发明出来才能走下柏拉图的天国。但是,每个人从第一次观察飞鸟时起,这个神话就蕴藏在心中,电影的神话大抵与此相似。"巴赞认为,电影发明源于人类的"木乃伊情节”,人类渴望给时间涂上香料,使时间免于自身的腐朽。许多电影先驱对电影的预想就已经包含了这样一种"神话"冲动,即再现一个声音,色彩和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在世界的幻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为电影诞生提供了物质条件,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用他的”活动电影机“售票并公映了《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几部影片,电影诞生了,也成为了现实主义的电影美学的源头,1911年,法国电影理论家乔托·卡努杜将电影命名为第七艺术,第一次从理论上为电影的艺术身份予以证明......20世纪20年代世界上第一场电影运动欧洲先锋派电影诞生,20世纪40年代第二场电影运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应运而生、60年代新浪潮席卷全球......
而在今天的世界背景下,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需要电影,就像巴赞写的那样:“摄影机摆脱了我们对客体的的习惯看法和偏见,清除了我的感觉蒙在客体上的精神锈斑,唯有这种冷眼旁观的镜头能够还世界以纯真的面貌,吸引我的注意,从而激起我的眷恋。”在今日电影诞辰之际,本文带来十二部短片,也是一封给电影人的情书,让我们一起跟随镜头,回顾电影发展的历程,庆祝电影生日快乐!
muss es sein?
es muss sein!
电影已死?电影万岁
1、Since the Train Came自从火车进站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赋予了火车新的象征意义,自此之后人们得以在光影中观看经验之外的事物。看电影与我们在黑夜中乘坐火车观看窗外的体验相似,影像在眼前一幕幕闪过,黑暗中,世界仿佛只剩我和光源,而光、是一切的本源。短片采集自从《火车进站》以来的火车影像,1903《火车大劫案》、1911《隆台尔的报务员》........直到2017《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以此表达对电影存在于生活的庆幸。
2、超现实主义开山之作《一条安达鲁狗》
现代主义电影的第一次兴起是20世纪20年代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而超现实主义是先锋派电影运动中的流派之一,它试图将人的潜意识、梦境的过程搬上银幕,证明电影能够探索人类精神领域的深层。1929年的《一条安达鲁狗》,是超现实主义电影之父路易斯·布努埃尔和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跨界合作电影,也是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开山之作,导演希望借助完全自由的方式来激发观众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隐秘。
3、【好莱坞黄金时代】费雯·丽的银幕魅力绝不仅限于斯嘉丽
“进来做个梦吧,就算最后梦醒了又有什么关系呢?”
20世纪20-40年代是经典好莱坞的黄金时期。“当我们带着对一个特定时段的复古情怀回顾这个时代,最先映入脑海的或许是那些在台前熠熠生辉的电影明星,他们的风采得以通过胶片这种介质散发出经久不衰的魅力,一个个巨星的横空出世黯然陨落,不仅赋予这个时代以传奇色彩,也为好莱坞这个浮华的名利场裹上一层顽固的锈斑,勾起后来的人对一个遥远时代的复杂情愫。”幕间休息带来的这部短片,通过电影探讨了费雯·丽的生平,这个经典好莱坞时期的巨星狡黠而纯真、她的银幕魅力绝不仅限于斯嘉丽。
4、电影知识解析《什么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法国新浪潮旗手让-吕克·戈达尔说过这样一句话:“The only great problem of cinema seems to be more and more, with each film, when and why to start a shot and when and why to end it.”什么时候、为什么开始一个镜头,什么时候、为什么结束一个镜头,似乎成为每部电影中最要紧的问题。
这部来自kogonada的说明性短片,讲述了什么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同时用对比的方式讲述了其与好莱坞电影(或说主流电影)在剪辑上的区别。kogonada声音高冷,思维却颇为调皮。他为了做出对比,假设自己坐着时光机回到了1952年,并假设大卫·O·塞尔兹尼克与维托里奥·德·西卡用各自的风格制作了两部相似的电影。
5、戈达尔的影像实验,新浪潮作品《法外之徒》深度解析
法国电影资料馆的创办人亨利·朗格卢瓦曾说过:“电影史分为戈达尔前和戈达尔后”。而这位电影大师也已于两年前扬帆远去。
《法外之徒》是一部由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执导的1964年法国新浪潮电影(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它以“法外之徒”的身份在北美发行。它的法语名称源于短语faire bande à part,意思是“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这部电影讲述了三个抢劫的人。它受到了积极的评论,其舞蹈场景在流行文化中被多次引用。
6、香奈儿修复经典影片《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2018年,9月5日,修复完好的法国左岸派电影(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在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首映,修复工作由香奈儿品牌大力支持,团队运用保存完好的1960年原版底片,对新浪潮先锋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进行了4K数码修复。与此同时,香奈儿推出修复版预告片,本片用一种现实与记忆穿插的方式勾勒了男主人公X(吉奥吉欧·艾伯塔基Giorgio Albertazzi 饰)与女主人公A(德菲因·塞里格 Delphine Seyrig 饰)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主人公戏服由嘉柏丽尔·香奈儿亲自操刀,片中的服装设计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当代时尚与永恒优雅,以前卫摩登而又永恒经典的独特风格,成为法式优雅的代言。
7、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哲学《重复的镜头》
20世纪50年代是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
小津安二郎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出生与逝世都仿佛宿命一般定格在12月12日,虽然并不长寿,但他用一个甲子的生命长度为我们诉说了许多安静有味的人生。他说,“人生与电影一样,都是以余味定输赢的”,他的电影就是这样,虽然有许多重复,但这不就是人生吗?
8、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混剪
60年代是历史的断代期,一切传统的,现存的规则、教义、道德、信仰、都成了被质疑的对象。
这时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英格玛·伯格曼与费里尼并称为世界现代主义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关注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信仰、爱、艺术的诚实....是他电影的永恒主题,他希望电影是一种艺术,不是娱乐,而是对道德和精神的关照,在影像风格上,他大量运用隐喻,象征性的电影语言,创造了一个充满力量,神秘多义和梦幻的电影世界,尤其喜欢拍摄风、雨、水、火等元素的自然景色,抒发积郁心头的心绪......
9、看下陈凯歌早期的电影吧
20世纪80年代,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完成了中国电影本体的彻底自觉。他们秉持着精英知识分子的立场,以强烈的时代使命对中国历史进行了反思, 在国际影展获奖颇丰,使中国电影走向了世界,并形成了20世纪电影思潮中特定的东方形态。短片解说了第五代导演的旗手陈凯歌早年的电影《孩子王》,影片兼具哲学思辨与民族预言,将第四代导演诗化历史的主体意识,演变为了一种解构历史的内在冲动。
10、走近70岁的你《台湾巨匠侯孝贤》
「天地有情」,是我最尊敬的台湾导演候孝贤经常在纸上写的一句话,我也有这种相同的认识,也常为这样的关系而感动。候孝贤的「天地有情」,不单是呈现人类的感情,树、风、雨,万物智有情,山川、树木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我看到的《童年往事》,那不是人类的视角,一棵树的视角在看这个故事,那棵庙口的大树,看尽人类的生老病死;《悲情城市》里时间流动,也不是依赖人类行为的刻度,而是万物都有自己的时问、情感。」 ——是枝裕和
11、《站台》80年代中国小镇青年的青春残酷物语
娄烨说:“如果摄影机有反抗性,他首先是反抗遗忘,而电影会帮我们记住我们和我们的时代。”而同为第六代导演(20世纪90年代)的贾樟柯则把长期被遮蔽的小城镇中的小人物的生存现实搬上了银幕,丰富了中国电影的表达对象,开拓了新的电影空间,还原了现实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形成了独特的贾式电影美学。为中国电影的个体化写作奠定了相当重要的根基。这部《站台》作为他小城镇作品体系的代表作,呈现出了他的故乡山西汾阳县社会转型过程中独特社会面貌。
12、混剪丨电影史的66个高光时刻
最后通过这支混剪,让我们回顾电影史的66个高光时刻!“电影将是我们的神庙,我们的巴特农神殿,我们的心灵的教堂,它将是我们内心生活的最明彻、最广阔的表现,它要比以往的一切表现激动人心的多。”杨德昌导演在《一一》的台词里讲: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三倍。他还说:“没有一朵云,没有一棵树,是不美丽的。所以人也应该这样。”新片场在此祝电影生日快乐!也祝你终身美丽!
来源:新片场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