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日子》影评|在平凡中发现生活的美好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4-12-12 10:31 6

摘要:2023年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入围名单中,认为《完美的日子》是其中最佳,本届奥斯卡一如预料却给了《奥本海默》与《可怜的东西》,但比起得奖结果,《完美的日子》属于普通人的奥斯卡,当中年的重要性在职场上已贬值,信任的价值观也崩解时,电影里的主角寂寥地活在自己的信仰里

#新知漫谈#

※本文可能有剧透,请斟酌阅读

2023年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入围名单中,认为《完美的日子》是其中最佳,本届奥斯卡一如预料却给了《奥本海默》与《可怜的东西》,但比起得奖结果,《完美的日子》属于普通人的奥斯卡,当中年的重要性在职场上已贬值,信任的价值观也崩解时,电影里的主角寂寥地活在自己的信仰里,于社会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于个体生命来说是热烈的。

《完美的日子》是由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执导,维姆·文德斯自命师承小津安二郎,对日本文化非常热爱,这部片也用自身证明它是如此贴和日本的灵魂。

回头看本片-由德国导演拍摄的日本电影--背负民族包袱的二战后代,如今带来的是对静好岁月的珍视,在看似不变的光阴中,缓缓度日的那份悠长,提供战后另一种回归个体生命的温柔视角,也正是无情战争教会我们的事。

年轻人关注的世界里,歌咏着时间与年老

本片透过役所广司饰演的主角平山日复一日、波澜不兴的日常,充分表达对于时间、生活周遭事物的礼敬,体现古代日本万物泛灵的信仰,就连最污秽的厕所也自有神灵,作为公厕清洁人员的平山,把这份卑微、不洁的工作做成了信念,尤其公厕相较于私寓的厕所,往往更加臭恶不堪,他却用同样的标准在没人在乎、注意的细节上坚持做到最好。

公厕,作为全片最重要的符号,别无选择地承接任何人的污秽,某种牺牲自己以成全他人的神圣性,也对应着没被交代的主角人生,无法选择出生背景和遭遇,却能选择回应的方式。

从后续剧情推测他理当也有不错的家世,但他却离开家族自我放逐,放弃了社会崇尚的价值,镜头藉著他,聚焦成功之外边缘、平凡、渺小的角落,意外显得隽永而明晰,你我习以为常甚至不值一顾的乏味片段,所隐含的生命美好才是生活的真相。

比方说,时空的概念。平山边开车边听著老式卡带,明明身体加速前进,心思却暂停在另个时光中,又如他窝在塌塌米阅读纸本书,是在文字引领下穿梭一个又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些“旧”的物事与所谓的“新”世代产生的冲击并不在表面上的“新与旧”,而是如何安然放置自身的能力,像是平山的后辈将卡带视为足以应急的好买卖,而后辈暗恋的女孩却著迷于卡带本身,一头金发、装扮奇丽的她对平山献上脸颊一吻,都呈现著他们无法确定当下所反应的无感或敏感。

电影后半,平山的外甥女逃家前来依附他,为他的日常添上几许异样也活泼了叙事的节奏。有段两人谈著某个远行的动念,平山说:“下次吧?”

“具体来说是什么时候”女孩追问,他轻轻答道:“下次就是下次,现在就是现在。”

两人像是闲聊斗嘴极其可爱,以他们象征的青春与年迈来看待时间之河分别会有不同的流速,女孩有著大把年华等不及挥霍,但对平山一以贯之的生活而言,现在与下次也没有什么不同--“现在即下次、下次即现在”,不过是很清楚自己所能做的、所能承诺的。

《完美的日子》别出心裁地歌咏著时间、歌咏著年老,仿佛是在一味只求年轻人关注的世界里投入最绵长的一种凝视,呈现被成长、记忆、潮流、进步的加速淘汰下,人生仍能丰厚的质地。

平山自顾自地活在旧时代中,持守一股老派的无涉,总是向后退一步才能好好欣赏世界的变与不变。他喜欢拿起底片相机随兴拍著绿荫,大多数冲洗出来只看一眼就撕掉,不曾看见他留下什么又或是为了什么而撕毁,却在这规律之中留下了一盒子一盒子的影像记录,如同他透明、模糊、零碎的梦境,为他表面看来百无聊赖的生活显影出最鲜明的感知、留存下曾经存在的痕迹。

《完美的日子》片名来自歌手卢里德于1972年专辑中收录的歌曲〈完美日子〉有意思的是这首名曲因1996年描述底层青年的厌世经典电影《猜火车》再次火红,在该部电影中搭配的是主角吸毒后恍惚的桥段,而《完美的日子》选用卢里德原唱版本,他慵懒、忧郁的声线就像出自平山的嗓子,对于完美日常的领悟非得经历一番荒唐、盲目之后,回首,成为那个苍老的青年。

现实生活中的魔法

《完美的日子》看似在讲述生活的不变,实则在展现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变化,就像平山先生碰到多年未见的侄女时,第一句话是:“妳长大了。” 或是顶着亮色头发的小彩对平山先生说她很喜欢卡带的声音,但卡带会耗损,会随着听的次数变多,慢慢磨损磁带音质。

即使有人想要紧抓住旧时代的记忆,但这样的坚持仍是小众,卡带可能还是会被讲求便利的时代给全数淘汰。

“为何事物总很难维持现状?” 居酒屋老板娘。

平山先生常造访一间小小的居酒屋,某次用餐,老板娘在客人的要求下,伴着弹奏吉他的客人乐音,唱起平山先生喜爱的歌曲,小小的空间内像是被洒上温暖又动人的魔法,而这样的魔法只会存在那个当下,日后想要复制都难。

“现在是现在,下次是下次” 平山先生有次对侄女说了这番话。

现在的未来式是下次,下次的过去式是现在,只是未来会不会有下次,没有人知道。

所有的一切都是一期一会,我们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却又是如此地局限,错过了或许就是永久的失去(一如平山先生错过陪伴姪女长大的机会,逝去的时光再也唤不回来)。

那些人与人相处(或长或短)的片刻都很珍贵,但有多少人真正停下脚步欣赏这一切?

居酒屋老板娘的前夫曾问平山先生:“影子重叠在一起时会不会变得更黑?”

平山先生说:“不可能什么都没变,那太荒谬了。” 影子即是你即是我,有些人看似对你的生活未曾造成任何影响,事实上这些重叠在一起的时光,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一些痕迹,一如平山先生的同事阿隆的辞职,除了对平山先生造成麻烦,也让一个很黏他的孩子,顿时少了一个可以依赖(玩耍)的对象。

对阿隆来说,他就算知道自己在这名孩子的心中占有一些份量,他还是会选择辞职。我们自然无法苛责阿隆的决定,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而活,正如平山先生多年前“选择” 离家独居,必然会牺牲一些他人对他的期望。

如果《完美的日子》只是用惆怅感伤的方式去描述生活中无可避免的变化(聚散离合),或以抒情诗意的手法讲述生活里的魔幻时光,也许我对这部片的爱不会这样多。

《完美的日子》之所以能深深地打动我,是影片从未截断它与现实之间的连结。电影没有特别解释平山先生的出身,我们从搭着黑头车来拜访平山先生的妹妹,一看到兄长的住处便说:“你住在这种地方?” 或是问平山先生:“你真的在扫厕所?” 或是要哥哥去安养院探视重病的父亲,并说:“爸爸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 我们可以借由这些问句与话语,拼凑出平山先生过往的生活样貌(未必精准)。

平山先生与父亲有过争执、他的家境或许不错,但厌恶旧有的生活,遂离开家人,去过一个更为简单朴实的人生。如果这样的猜想没有错得离谱,那么扫厕所这件事就是平山先生的“选择” 而非 “被迫” 去做这件事。亦即平山先生在片中享受阳光、阅读、音乐的平凡时光,并非全然的平凡,而是某些人渴求不可得的幸福(拥有 “选择” 的权力,对底层人民来说是一种奢侈)。

因此,阿隆辞去工作导致平山先生不得不从早到晚忙一整天,忙到不喜欢说话的他,连打三次电话跟公司抱怨,说这样的工作量实在令他吃不消。

这场戏把平山先生珍视的魔幻时光给拉到现实的位置,让他真正感受到底层生活的样貌(阿隆在片中抱怨没有钱就不能交女友,这对平山先生大概也是难以想像吧?)。在理解到这个层面后,再去看平山先生对姪女说的一段话:“这世上有很多个世界,看起来连在一起,实际上并不互通。” 我发现这段话不只是在讲他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在讲阶级,讲边缘人(包括抱着大树的游民,或是独自在公园用餐的女职员,或是在公厕留下一张纸条,只想要与人接触的小游戏)的差异。

《完美的日子》片中多次出现的晴空塔身影,人们一眼就会看到高耸的晴空塔(上流生活很容易便忽略旁边不那么起眼的人事物。有人拍东京,习惯捕捉它繁华、快步调、时尚潮流等显而易见的面向,文・温德斯导演拍东京,却想要拍出另一种生活况味,不那么抢眼,却是这座城市的底蕴,默默地支撑起这座城市的风景。

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也是一件很酷的事

《完美的日子》上映之前,我就非常期待,被它预告片的沉静所吸引(我好像很多部电影都是这样被吸引过去)。电影看过三遍后,理解了影片对“孤独” 的诠释,如果你常常都是自己一人在 “过生活”,我非常建议可以来看看这一部,你会在里面找到共鸣,如果还没看过电影的朋友强烈建议去看看。

看这部电影时,我内心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常说人生要有个目标去努力才有意义,但如果没有目标的生活,意义的价值还会存在吗?

《完美的日子》帮我解答我心中的疑问,其实生活的“意义” 并不是有个目标去追寻,而是尽情享受周遭的一切,我们必须要找寻属于自己的 “火花”,即使只是简单的日常,也能过得很有意义。

电影里乍看就是纪录平山的作息而已,但是我从里面看到一个人不疾不徐,任何事情都跟着自己的步调,每天都有固定的安排,日复一日,每天出门深吸一口气享受宁静的美好,听着喜欢的音乐,偶尔被一些小确幸逗乐,如此平淡安稳地度过自己人生,好像也很不错。

或许你会想问,这样的人生难道不会无聊吗?我无法回答你,因为“生活” 简单的两个字,每个人的答案却不相同。有些人喜欢充满挑战,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突破重重困难,他们会觉得这样才过得充实;有些人却喜欢独自安稳的生活,寻求内心的平静,孤独却不孤单,独自生活其实并不会无聊,因为有更多时间可以去享受自己喜欢的事物,更重要的是也有更多时间与自己对话。这些我都了解,因为我两种生活都体验过,所以重点不在于最棒的生活,而是 “你想过怎样的人生”。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个设定,就是从不深挖角色曾经历的事,但可以从他们表情上的变化或是歌词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有各自的故事,像是绫在平山的车上再次播放 Patti Smith - Redondo Beach 后面色凝重落泪,但很快就擦干眼泪并给了平山一个吻;平山听到父亲住院的消息后痛哭流涕;或是常常做出奇怪动作的流浪汉,感觉他们都有一段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但是电影并没有去解释,反而就是让它过去,也是在告诉我们,别再纠结过去的事情,毕竟发生的已经发生了,应该专注于现在。

“音乐” 可以说是贯穿了整部电影,从歌词中也可以听出这些经典老歌都是精心挑选过的,也更贴切平山他遇见的一切事物。

虽然电影里的对白非常的少,大多都是以画面呈现居多,但是一点都不马虎,其中几句台词我非常喜欢,也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这次是这次,下次是下次。”

当妮可问说要不要去远方的海边时,平山给了这样的回复,但这并不是漫无目的的随波逐流,而是随心所欲非常自在,总有一天我会想去的,只是不是现在,其实面对任何事我们也应该要保持这样放松的心情,才不会被大大小小的问题击倒。

“这个世界中,还有许多不同的世界,看似连在一起,其实彼此间都没有任何关系。”

即使是相处在同一个城市甚至是住在同一个屋下,但心灵不一定会相通,我想这也是平山选择自己居住的原因吧,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都走在街上彼此也不会有交集,却各自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归属感。

“找回看电影的初衷”,现在回想还真是如此,我们看电影不就是从别人一篇篇的故事中去寻找共鸣吗?平山看似简单却不平凡的生活确实让我学到很多,其实许多事就如同树叶间的光影一样稍纵即逝,我们更应该要把握当下。

电影结尾平山一如往常地出门工作,在车上播放 Nina Simone - Feeling Good,随着歌词中提到 “这是新的早晨,新的一天,新的人生,而我感觉棒极了”,平山眼前氤氲一片,泪水在眼睛里打转,对他来说,虽然日子平淡,但内心却无比自在,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开始,人生何尝不是在寻找这样的快乐,想到这里喜极而泣,这对平山来说就是 “最完美的日常”。

身所处为虚,心所向为实

我们生活在日理万机、瞬息万变的大都会,总向往 chill 的生活模式。

闲时偷一杯咖啡,歇时寻找小确幸。

电影聚焦于厕所清洁工人平山(役所广司饰)两个星期左右的日常遭遇,并没有融入强烈的故事性或戏剧张力,反而似小人物的纪录片,夹杂着生活偶尔泛起的涟漪,它们之间并不相连,甚至大部分都与平山的人生不相关。

两小时时长里没有轰轰烈烈的遭遇,也没有悲愤交集的感情戏,只有观众在唯美的滤镜式光晕下跟随平山徐徐发现隐藏在日常里的每份小确幸。

这就是电影对主题“日常” 精准的捕捉和呈现方式,平山就像朴素日常中的一位寻宝猎人,总能自由自在地在密压压的都市中觅得一丝平静的愉悦,chill 住过日子,贯彻宅寂的生活态度。

在日本的三大美学中,宅寂象征着朴素之美。“宅” 源自茶道中的一个概念,有雅致、朴素,及以闲居为乐的意思;而 “寂” 则有沧桑、闲寂,以不变为万变的含义。

说得具体些,“宅” 是清贫、粗糙,在不足中见充足,“寂” 则由几个同音词的含义组合而成,衍生出 “寂寥”“时间性的积累” 及 “物的本质” 三层涵义。

电影里平山的单身寡佬生活波澜不惊,每天天还没亮时起身淋花、返工,下午收工后去澡堂泡澡,再到同一间餐厅吃晚餐,回家后趴在榻榻米上挑灯夜读,然后睡觉,清洁厕所的工作亦属十分直接的体力劳动,可见他的生活颇为闲寂。

相比之下,“寂” 在电影中更体现于平山对待一成不变的生活基调的态度。

若仔细观察,无论是工作时连马桶内侧都仔细擦拭的习惯,还是一尘不染的起居室和叠得整整齐齐的照片储存盒,我们都不难发现平山有着一丝不苟的性格,对待生活和工作基本都是无比认真的。

对平山来说,玩乐是严肃的,是绽放生之快乐的过程。玩乐活动的意义也不是取决于活动本身的社会价值,而是当下活动给予他的快乐。

换句话说,平山并不透过刻意寻找娱乐去 balance 严肃的人生,而是全神贯注地投入眼前的事件,从中发现事件的趣味,认真地玩乐,感受每件事情中最原始朴素的乐趣,从而达到 “寂” 中 “居于虚,游于实” 的境界。

要从朴素日常中寻到趣之所在,必须深入观察、感受人事物本质在时间洗涤中留下的轨迹。电影结尾提到的“木漏れ日” 也是建基于此而发展出来的美学概念。

“木漏れ日” 是指阳光渗透婆娑枝叶洒落在地的瞬间,由于枝叶在风的吹拂下会摇曳晃动,映射出的影子也会随之变化,从而衍生出 “once in a lifetime” 的意思。

在天气晴朗时,平山总爱在阳光最耀眼时到神社旁的参天巨木下拍一张当天的树荫。

这些照片都拍摄于同一棵树下,然而影像却会随着枝叶的生长凋落和当天的光线而不同。

换言之,平山每天所拍摄的照片,虽源自同一棵树,它们却分别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每个“木漏れ日” 的独立瞬间。

在“寂” 的美学中,自然衰老被视为时间在人事物外部的积累及生命本质的彰显。前者累积得愈多,后者就愈会作为内部的核心在 “成长” 中透过人事物的 “个性” 呈现而显露于形。

“木漏れ日” 之所以美,是因为这个瞬间诞生于人事物成长时与当下周遭碰撞出的火花,是不断流动于人事物里的生之本质照射出的新的光,限于也只属于当下的刹那。平山正是洞悉了当中道理,才会有夕阳下与侄女的那场对话:

侄女:沿这里一直去就是大海?一起去?

平山:下次吧。

侄女:下次是什么时候?

平山:下次就是下次,现在就是现在。

平山拒绝了侄女的请求,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妹妹今晚就会过来接走侄女。虽然他颇享受离家出走的侄女偶然闯进自己的寡佬生活(与侄女相处的片段是平山话最多,笑容最灿烂的时刻),但他明白“离散终有时” 的道理,因此没有给侄女画大饼,只是简单一句 “下次就是下次,现在就是现在”,告诉她将来总有机会。

同一个夕阳不会有第二次,与其回首过去或忧虑将来,还不如全神投入当下,享受在金灿灿的阳光在身上流动的温暖,风轻抚脸颊的快感,化当下为永恒。

然而,毕竟不是人人都像平山一样单身,或甘愿当个厕所清洁工。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被社会标签和责任系住,偶尔想 chill 时难免瞻前顾后。这则不得不谈到电影的另一个主题:“知足”。

若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平山在电影里基本都是一副笑意盎然的模样。

被小男孩母亲以歧视的眼神打量时,或被后辈 Takashi 拜托无理要求时,他都会在满足对方要求后一笑置之。

平山这种“老好人” 的个性似乎难以在市场至上的国际大都会实现,但也正是他所展现出的善意带领他遇上生活中的惊喜。

若不是借车子给 Takashi 送他的女友 Aya 上班,平山也不会获得 Aya 的香吻;若平山一开始就把侄女赶回家,也不会出现后来与妹妹冰释前嫌的一幕。

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但像平山这样择善固执,活在当下的人生活至少不会亏待他。

比起追求相对的回报,知足的心态让平山的日子过得比社会上大部分人更加安稳祥和。

《涅槃经》的〈狮子吼菩萨问曰〉中对“知足” 则有这样的定义:“‘少欲知足,有何差别?’,佛言:‘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 可见 “知足” 的重点不在于躺平,而是在认真对待自己人生的前提下,欣赏而不是批判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因此,知足的心态与“责任感” 或 “奋斗拼搏” 等 keywords 并无冲突。

只有认真对待人生,拼尽全力后,我们知道得来的一切皆不易,才懂得珍惜每一场邂逅。届时,才真正领悟知足那种心安理得的愉悦。

珍惜当下,感受生命,这就是《完美的日子》绽放出的寂之美。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