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不是终点:当镜头掀开下一页,516、8604、1644更该被记住
9月18日,电影《731》终于定档。十年磨一剑,导演赵林山跑遍哈尔滨平房、东京审判档案、美国国家档案馆,甚至把美国解密的731部队《马特森报告》逐页翻拍回来。
9月18日,电影《731》终于定档。十年磨一剑,导演赵林山跑遍哈尔滨平房、东京审判档案、美国国家档案馆,甚至把美国解密的731部队《马特森报告》逐页翻拍回来。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纷纷抗议、举报,举报量都达到了180条,连老外都看不下去了,气的直接写了首歌,只为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731。
大家好,我是飞翔小编,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个我们国内近期热议事件,当银幕上零下 35℃的冻伤实验画面撕裂黑暗,电影《731》便注定成为一场风暴的中心。这部试图还原历史真相的作品,尚未上映就被卷入记忆与遗忘的角力 ——180 万次举报的背后,是对历史伤口的触碰与掩盖
《731》的诞生之路并不平坦,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责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真实还原侵华日军731部队在中国东北进行细菌实验的那段黑暗历史,导演赵林山带领团队历经艰辛。
电影《731》原计划于2025年7月31日上映,这个日期有着特殊意义——1945年7月31日,美国《纽约时报》首次公开揭露731部队罪行。影片承载着还原历史真相的使命,凝聚着主创团队多年的心血,然而就在上映前夕,它却突然延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